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規劃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和有效利用教學資源,以確保教學過程有序、連貫。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1
目標:
1、感知音樂《糖梅仙子》活潑、有趣的情緒。
2、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體驗與同伴游戲及表演的樂趣。
3、能按節奏、較清晰地唱出歌詞。
準備:
“糖梅仙子“的音樂、圖譜兩幅、仙女棒一個、每個籃子放一些糖果幼兒人手一份。
過程:
一、出示圖一,用故事引入活動,欣賞ABA段。
教師: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從精靈王國來的糖梅仙子,昨天精靈國王過生日,我和小精靈們都去給國王慶祝,那里可熱鬧了,你們想不想知道生日會上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讓我來告訴你們吧!聽!(教師徒手做動作,不唱,幼兒欣賞)
二、欣賞A段(教師出示糖果,唱出歌詞)
三、出示圖譜二,放音樂唱A段(教師點譜)
四、教師邊請幼兒說邊用唱的方式來引導。(送了幾次糖果)
五、聽A段音樂學做動作。
六、聽A段音樂教師帶幼兒站起來做動作。
七、接龍游戲“送糖果”
每個幼兒說出自己喜歡吃的糖,并用接龍的方式游戲。如:糖梅仙子最愛蘋果糖、蘋果糖樣樣都喜歡,送給你。(第一名幼兒“送”給下一位同伴。)
八、聽ABA段音樂,站起來給朋友們送禮物。
九、出示圖譜,教師指圖譜,著重點出泡泡糖吹了幾下。
十、學精靈國王吹泡泡糖。
1、精靈國王吹啊吹啊,吹出的泡泡有的那么大,有的那么小,我們來看看最大的泡泡國王吹了幾下?最小的泡泡吹了幾下?還有一些吹了幾下?
2、聽B段音樂,教師指圖譜,幼兒做動作。
你們想不想學精靈國王吹泡泡糖。
十一、完整感受音樂
好玩嗎?我這啊還有許多糖果,誰愿意把這些糖果送給更多的朋友?
十二、結束活動:送糖果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歡快,跟隨A段音樂玩敲鼓游戲,能根據樂句變化有節奏的敲鼓。
2.根據音樂B段旋律特點,創編各種鼓的造型,并能和同伴合作玩“朋友鼓”游戲。
活動準備
1.音樂播放器
2.自備音樂(《歡沁》)
活動準備
一、跟著音樂來敲鼓。
1.師:今天吳老師跟你們來玩一個打鼓的游戲,如果你的小手是棒槌,你的身體是小鼓,你可以怎么樣跟著音樂來打鼓呢!來聽著音樂試一試(播放音樂)
2.小朋友剛才在在打鼓的時候,什么地方最好玩(屁股)我們,來試試看:可以雙手一起打,也可以一只收一只手的打,還有沒有好玩的地方(膝蓋)我們有不同的打法,可以一起打,也可以一只一只的打,我們再來玩一次,注意,這一次要跟著節奏來打好嗎?(播放音樂)
3.我的好玩啊的游戲是:請你們用你們的雙手來當小鼓,看看你們的小鼓是怎么樣的,“一、二、三,變”講解小朋友的鼓。我來拍拍看。(播放音樂)
二、好玩的敲鼓游戲
1.我這里有游戲說明出示(圖譜1)你們看看,這個游戲說明看到了什么,(四個鼓)是什么意思呢?小朋友聽著音樂,在看著老師來點一下游戲說明你們就明白了
2.4個鼓和波浪線代表什么意思?什么時候換一個鼓,引導幼兒發現這段音樂一共在身體4個部位敲鼓,每一句音樂開始的時候換一個地方敲敲。
三、你做小鼓我來拍
1除了跟著音樂在自己身上不同的地方來敲,還可以請小朋友做小鼓,我來敲(請四名幼兒上來攤開手做4個鼓,教師示范跟著音樂的每一個樂句在一名幼兒身上表演敲鼓)
2.你們想來當鼓手試試跟著音樂敲鼓游戲嗎?(請幾名幼兒當小鼓手,其他幼兒做鼓,跟隨樂句玩敲鼓游戲)。
3.如果兩個小朋友來玩這個游戲,可以怎么玩?(幼兒自主結伴,聽著音樂玩游戲,教師小結幼兒的不同玩法)
四、多變朋友鼓
1.現在,我們的游戲難度增加了,看看這次的游戲說明,哪里不一樣了?(貼出圖譜2,幼兒觀察)
2.這次的游戲說明里有哪些符號?猜猜他們有什么作用,看看這個鼓和第一種鼓有什么不一樣?(小鼓發光了,說明要變身了;出現了小手,表示拍的&39;次數和節奏;兩個小朋友和不同方向的箭頭,表示轉圈交換朋友)
3.這段音樂里面藏著四句魔語,聽我來念一念(變個小鼓拍拍拍;變個小鼓拍拍拍;變拍拍;變拍拍;換個朋友再來玩
五、創編各種鼓的造型
誰能變出更多有趣的造型,讓你的朋友來拍一拍
把你剛才變出各種不同的小鼓給大家吧(幼兒互相交流,老師提升幼兒美化動作)
六、我們來玩朋友鼓
1.誰能和老師一起,念著魔語來玩朋友鼓的游戲
請一位小朋友和老師來玩一玩!(在聽到變的時候,小鼓要變身哦)
2.找個好朋友,一起玩這個游戲吧!(兩兩結伴玩朋友鼓游戲,學習使用“變個小鼓拍拍拍”……的語言提示,幫助自己根據B段音樂旋律,變化小鼓造型,和朋友一起游戲。
七、和幼兒一起商量合作游戲方式
如:A段兩個有朋友按樂句輪流敲朋友鼓;B段一名幼兒變化小鼓造型,另一名幼兒敲鼓,最后一句拉個朋友再來玩,音樂反復,游戲重復進行。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AB段的歡快氣氛,隨音樂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游戲規則,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音樂、手花
活動過程:
一、感受AB段樂曲,大膽創編動作。
1.完整欣賞音樂,結合故事情境了解“木頭人”的含義。
2.隨音樂節奏,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二、了解游戲規則,探索游戲玩法。
1.欣賞A段音樂,玩游戲“木頭人”。
(1)幼兒隨音樂自編動作,進行“木頭人”游戲。
(2)配班老師做“熊”,師生一起玩木頭人游戲。
(3)一幼兒做“熊”,再次游戲。
2.欣賞B段音樂,探索選“聰明人”。
(1)討論:怎樣把熊引開?
(2)和配班老師合作隨音樂表演選“聰明人”。
(3)提問:村長是怎樣選“聰明人”的?“聰明人”往哪里跑?
三、集體游戲“熊和木頭人”。
1.師生合作:配班老師做熊,老師做村長,幼兒當村民完整游戲。
2.生生合作:兩名幼兒分別做熊和村長,其他做村民進行游戲。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嘗試按節奏念歌詞及學看簡單圖譜,并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積極投入、喜愛歌唱活動,情緒愉悅。
活動準備:
小雞、小鴨木偶,歌曲相應圖譜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歌曲中的歌詞,按節奏學念歌詞
1、分別出示小雞、小鴨木偶:他們是誰?他們是怎么叫的?
2、游戲:有趣的叫聲根據歌曲中的.節奏,教師分別出示小鴨及小雞的木偶,要求幼兒叫三聲他們的叫聲3、配上音樂按節奏學念歌詞,初步感知樂曲。
(1)根據歌詞邊操作木偶邊按節奏念歌詞,讓幼兒初步感知、理解歌詞內容。
(2)幼兒聽音樂按節奏學念。
二、完整感知樂曲,學看圖譜,并用自然音演唱歌曲。
1、教師手指圖譜示范唱,讓幼兒有一個初步感知。
2、教師帶領幼兒看圖譜演唱歌曲。
3、教師演示木偶,幼兒看圖譜演唱。
三、分兩部分表演歌曲,進一步熟悉歌曲。
請孩子自由選擇小鴨或小雞,邊唱歌曲邊表演,教師帶領孩子在小鴨和小雞叫的地方分開演唱,但不刻意,讓孩子們進一步熟悉歌曲。
四、延伸活動
進行歌曲創編:讓幼兒想想還有哪些小動物是好朋友,把它們編進歌曲。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打擊樂器表現樂曲的進行曲風格和雄壯有力的特點。
2、通過圖譜,幫助幼兒感受樂句的長短,以及音樂中的漸強和特強。
3、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圖片:敵人、解放軍、工人、農民;圖形譜。
2、錄音機、磁帶。
3、紅、黃、綠三色小旗、紅、黃、綠三色手飾;碰鈴、鈴鼓、圓舞板若干、大鼓、镲各一。
活動過程:
一、幼兒入場。
(在音樂《小海軍》的伴隨下,幼兒整齊、精神飽滿地進入室內入座,并復習歌舞)。
二、活動前談話。
師:你們表演得真棒!剛才你們表演的是誰?
海軍叔叔是干什么的呀?他們專門在哪里消滅敵人?
假如敵人從地面上向我們進攻,你們說,應該派誰去比較好?
三、欣賞音樂,了解音樂的內容和背景。
(出示敵人的圖片)
師:就在剛才,我得到情報,敵人馬上就要來了,而且他們這次果然要從地面上向我們發起進攻。
(出示解放軍圖片)
師:你們看,解放軍來了,他們揮舞著紅旗,組成了紅隊。我就是這場戰斗的指揮官,現在我派出一名偵察員先去偵察,其余的解放軍戰士馬上跟我進行預備演習,準備戰斗,你們都是解放軍戰士。
師:現在指揮官問你們,在戰場上,每一個戰士一定要做到什么?
師:那現在我就要求你們按照我的指示來操練。聽明白了沒有?
(出示基本圖形譜A)
師:看,這是我的口令,我數幾下,你們要大聲喊“嘿!”
這個表示什么?(對約定俗成的重復符號進行鞏固練習)
1)師數數,幼兒在“嘿”處大聲喊。
2)幼兒自己數數,并在“嘿”處大聲喊。
3)教師哼音樂,幼兒在心里數數,用一根手指點節奏,并在“嘿”處大聲喊。(教師點圖形譜以作提醒。)
4)教師加快速度哼音樂,幼兒在心里數數,并請幼兒跟教師一樣用動作練習,并在“嘿”處大聲喊。
5)教師哼音樂,師生共同用手指在腿上練習走,并在“嘿”處拍腿。
師:練習得不錯,那么,到了戰場上,假如指揮官沒有下達開槍的命令,你們能開槍嗎?
師:現在我要下達開槍的命令了,我用什么來指揮?(出示紅旗)我在這邊甩,你們要朝這邊開槍,我朝那邊甩,你們要朝那邊開槍,我向前面甩,你們向前面射擊,明白了沒有?假如看到我的旗這樣甩,表示我們已經打勝仗了,就不要開槍了,就一起拍手歡呼,并大聲喊“嘿嘿嘿”。
1)教師喊口令,幼兒練習動作。并提問:我剛才指揮你們開槍一共朝幾個方向?每個方向開幾槍?
2)師生一起喊口令,練習動作。
3)教師哼音樂,幼兒在心里數節拍,練習動作。
4)加快速度練習。
師:我們的練習已經沒有問題了,這時偵察員也回來了,并送來了情報:不好,這一次,敵人派出了大部隊,黑壓壓,一大群。我們的解放軍叔叔人數明顯不夠,怎么辦?就在這時,誰來了?
(出示工人叔叔圖片)
師:工人叔叔也加入了戰斗,工人叔叔揮舞著綠旗,組成了綠隊。可是人數還是不夠,看,又有誰來了?
(出示農民伯伯的圖片)
師:農民伯伯手中揮舞的是什么顏色的旗,他們組成了什么隊?
工人叔叔、解放軍叔叔、和農民伯伯都說到了戰場上,要先和敵人展開戰斗。你們來幫幫我這個指揮官,應該派哪支隊伍先去,為什么?
(幼兒討論)
師:為什么?
(根據幼兒的意思來擺放圖形譜B)
師:(指圖講述):這就是我作為指揮官指揮這場戰斗的全部指揮方案。你們看,等一會兒,在我的指揮下,你們三支部隊,隨著我的口令,一起到前線,邊走邊喊“嘿”。準備打仗,注意在行走的時候,是不能開槍的。到了前線,由解放軍組成的紅隊在我的指揮下,先向敵人開槍射擊,注意方面不能出錯;然后,工人組成的綠隊和紅隊一起射擊,最后紅隊、綠隊和農民組成的黃隊一起射擊,直到把敵人全部消滅,并歡呼三聲結束。明白了沒有?
師:現在,你看一下自己的手背上,貼的是什么顏色的標記,記住自己是什么隊?我們馬上要出發了。點名:紅隊到齊沒有?綠隊到齊沒有?黃隊到齊沒有?
師:小手伸出來,在腿上走。
師:到前線了,現在看指揮射擊。
(教師用三色旗,來指揮)
師:現在指揮官不說話了,請你們只看指揮,去打仗。
(教師哼音樂,幼兒看教師指揮,完成動作)
師:偵察員報告,吳江的敵人已經被我們消滅了,可是蘇州還有,走我們去。(放音樂,教師指圖形譜,請幼兒完成動作練習。)
師:你們覺得剛才我們去打仗時的音樂怎樣?
師:這場戰斗是由工人、農民和解放軍三支部隊一起來完成的,所以我把剛才在打仗時播放的音樂起個名字,就叫《工農兵聯合起來》,
(幼兒跟念)
四、樂器演奏。
師:現在工人叔叔、農民伯伯和解放軍叔叔聯合起來打了勝仗回來了,我們小朋友表演個節目給他們看,表演個打擊樂吧,好不好?
師:我這兒有三樣樂器,紅隊選什么?綠隊選什么?黃隊選什么?
師:我們來練習一下吧。
1)拿樂器,聽教師的口令或哼音樂練習。
2)加快速度,看指揮,練習。
3)聽錄音,幼兒看指揮練習。
4)聽音樂,幼兒看幼兒指揮練習。
5)聽音樂兩遍,教師參與幼兒一起表演。
五、退場。
師:解放軍叔叔、工人叔叔和農民伯伯就在外面,我們拿著樂器帶外面去演奏給他們聽吧!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6
1、活動目標:
1.1初步了解穩定、均勻的節奏。
1.2認識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奏圖譜。
2、活動準備:
節奏圖譜卡片若干。
3、活動過程:
3.1看圖譜,拍節奏。
師:今天趙老師給小朋友們情來了四位小動物客人,我們一起說有請,然后把它們一個一個請出來好不好?
3.1.1出示小牛節奏圖譜,
小牛:“小朋友,你們好。”幼:“小牛,你好。”
小牛:我知道咱們班的小朋友可聰明了,那你們能不能學一學我的叫聲呀?師:恩,真棒!趙老師也來學一學。(小牛叫一次,是四拍,每一拍拍一次手,共拍四次手。)咦?趙老師學的和小朋友學一樣嗎?(引導幼兒說出學習叫的時候拍了四次手)
師:有的小朋友說我學叫的時候拍手了,現在我再來學一次,小朋友們一起來數一數我拍了幾次手?
師:好跟老師一起來拍一次。
3.1.2出示小貓節奏圖譜
小貓:小朋友們好,你們好!幼:小貓,你好!師:讓我們來聽一聽小貓是怎樣叫(小牛叫一次,小貓叫兩次,每叫一次是兩拍,兩拍,拍兩次手)。
師:小朋友也一起來學一學吧。
3.1.3出示小鴨節奏圖譜
小鴨:小朋友,你們好!幼:小鴨子,你好!
師:讓我們來聽一聽小貓是怎樣叫(小鴨子的叫聲又響亮又短,小牛叫一次,它叫四次,每叫一聲為一拍,一拍,拍一次手。)
師:小朋友也一起來學一學吧。
3.1.4出示小雞節奏圖譜
小雞:小朋友,你們好!幼:小雞,你好!
師:呀,兩只小雞擠在一起都想坐這個小板凳呢,它們叫的特別快,你們聽(小雞的叫聲很急很快,小牛叫一次,它叫八次,每叫兩次為一拍,叫兩次,拍一次手。)師:小朋友也一起來學一學吧。
3.2聽兒歌,拍節奏。
3.2.1師:小朋友學的真不錯,小動物們聽了可高興了,它們還為你們帶來了好聽的兒歌,你們想不想聽?(兒歌前半句隨歌詞做動作,小動物叫聲的時候拍手做。)
3.2.2師: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跟我學一學。
兒歌:有趣的叫聲
我是小牛,我就這樣叫,哞———
我是小貓,我就這樣叫,喵————喵————我是小鴨,我就這樣叫,嘎嘎嘎嘎
我是小雞,我就這樣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4、活動延伸:
師:好說的真不錯!今天跟小動物們一起玩的開不開心呀?好,聽小貓說什么……
小貓:喵——,小朋友們,今天能夠和你們一起玩,真高興,在說再見之前,我還要告訴小朋友們一個秘密,你們看,我們每個小動物旁邊,都有一個這樣的小符號,他們的名字叫音符,下次讓我們一起來玩好嗎?好,那再見了!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7
一、教學目的:
通過傾聽音樂感受搖籃曲輕柔、緩慢的旋律,引導幼兒用語言說出搖籃曲的性質,并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哄娃娃睡覺的情節。
二、教學準備:
創編一段舞蹈,音帶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歌曲:《小小的船》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二)欣賞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里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結: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么會想到這些事的呢?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么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小結:你們說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容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說話,每一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個優美又動聽的故事,那么這段音樂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欣賞舞蹈和音樂)提問:現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結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并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結: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容教師語言: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里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對娃娃的寶貝)
4、結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8
一、活動目標:
1、感知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特點。
2、學習借助肢體動作表現音樂。
3、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二、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或CD
三、活動過程:
悄悄出來的小老鼠
以話語和生動的肢體語言,引導幼兒仔細聆聽,大膽想象: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樂曲,講的是一只小老鼠從草叢中跑出來玩的事情。它是怎樣跑的?會聽到什么聲音,看到什么東西?
我們先來聽一聽它從草叢里跑出來的樣子。教師引導幼兒聆聽A段音樂,用手指動作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教師合著A段音樂演示小老鼠出來的樣子:瞧,我的兩個手指就是小老鼠的小腳。
小老鼠除了跑到我們的肩膀上,還會跑到什么地方玩一玩?
小老鼠除了來到我們身體上,還會來到那里?(椅子上)幼兒用手指在椅子上快速爬行,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除了用手指,還可以用什么表現小老鼠跑老跑去的樣子?(小腳)幼兒嘗試用小腳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機靈的小老鼠
引導幼兒聆聽B段音樂,用身體表現小老鼠的緊張,放松,下滑等情狀。
小老鼠聽到了什么聲音?(可怕的聲音)小老鼠會怎么樣?(很害怕,很緊張)可能是誰來了?(老虎,獅子,狼,貓等等)有沒有來?(沒有)小老鼠變得怎么樣?(它放松下來,不害怕了)仔細聽聽音樂,小老鼠幾次緊張?又幾次放松下來?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老鼠時而緊張,時而放松的樣子。
提醒幼兒隨著音樂旋律表現小老鼠緊張和放松的情狀。
小老鼠放松下來很高興,就把草叢當滑梯滑了下來。
引導幼兒聆聽音樂,表現小老鼠往下滑行的動作。
跟隨B段音樂,引導幼兒完整表現小老鼠緊張,放松,下滑等情狀。
快樂玩耍的小老鼠
播放C段音樂,教師描述相應情景:小老鼠來到了大草地上,看到美麗的蝴蝶在飛舞,它學起了蝴蝶飛舞的樣子。
幼兒在位子上隨C段音樂表現蝴蝶飛舞的動作。
小老鼠看到一只又一只蝴蝶飛過來,可高興了!我們像小老鼠那樣和蝴蝶一起玩一玩吧。
隨著C段音樂,幼兒分別扮演小老鼠和蝴蝶,表現一起玩耍的情景。
欣賞D段音樂,引導幼兒表現小老鼠天黑了趕緊跑回家的動作。
草叢中的小老鼠
幼兒坐在位子上,和教師一邊聽音樂一邊完整表現樂曲情景。
這一次,草叢中的全體小老鼠要到外面去玩了,媽媽有點不發不放心,你們說說大家一起到外面玩耍要注意什么?(安全,不要碰撞)幼兒四散和教師一起扮演小老鼠,跟隨音樂進行游戲。
幼兒跟隨音樂進行游戲,教師在旁邊給予提示,指導。
四、活動反思:
《草叢中的小老鼠》這段樂曲詼諧、歡娛、跳躍,恍如將你帶進一個高枕無憂的叢林童話全國。全部音樂分段清晰,節奏理解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9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節奏活動,嘗試集體合奏帶來的快樂。
2、能體驗生活中各種玩具工具發出的各種聲響,創造性的探索并使用這些玩具為樂曲伴奏。
活動準備:
教具:
1、音樂磁帶
2、圖片:剪刀(紅色)、錘子(綠色)、針(黃色)
學具:
1、紅、綠、黃三色墊子
2、水桶、臉盆、盤子、杯子、碗、勺、筷、盒、紙袋、報紙、一拉罐等生活用品。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鞋匠”
二、師幼互動游戲將象聲詞編入樂曲,初步嘗試合奏的樂趣。
1、師以“小鞋匠要做一雙新鞋子”為題引導幼兒看老師表演歌曲。
2、師幼一同有節奏地模仿錘子、剪刀、針發出的聲音。
3、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扮演的角色,并按圖片上錘子、剪刀、針的色彩坐到相應的墊子上。徒手練習各自的節奏。
三、鼓勵幼兒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當作樂器為歌曲伴奏。
1、幼兒自由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發現了什么,怎么讓你手中的“樂器”發出好聽的聲音。試一試哪一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最像你所扮演的工具的聲音。
2、引導幼兒聽音樂自然的用手中的“樂器”為樂曲伴奏。
四、結束
說一說今天游戲的感受,以鼓勵幼兒到教室外探索出能發出好聽聲響的“樂器”。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10
活動目標:
1.聽辯節奏游戲:鞏固幼兒對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辨別。
2.讓幼兒學唱并演奏歌曲。
活動準備:
歌曲《咚咚鏘》,節奏卡片,鋼琴,鼓類、鐵類樂器。
活動過程:
1.聽辯節奏游戲。
(1)節奏傳遞游戲
(2)教師演奏“火車快飛”(鋼琴),變換不同的速度讓幼兒走。教師展示八分音符時,提示幼兒小火車要走快一點,以此類推,走完全曲之后回到教師處,也就是火車站。教師選擇一位扮演火車頭的幼兒,掛好四分音符的卡片,請幼兒帶領,用四分音符的速度走完全曲,教師通過鋼琴來配合并幫助幼兒。
2.歌曲《咚咚鏘》
(1)讓幼兒欣賞音樂。
(2)教師引導幼兒念歌詞,配合歌曲的原節奏,教師念一句,幼兒跟著念一句,到最后一句時幼兒與教師一起念。
(3)將幼兒分成“咚”、“鏘”兩組,“咚”為鼓類樂器,“鏘”為鐵類樂器。按照固定的節奏敲奏出來。
(4)跟隨歌曲音樂進行樂器敲奏。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11
設計意圖:
秋天來了,秋風送來涼意,把樹木吹得搖來晃去。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呀飄落下來,象在跳舞,象在說話。天真爛漫的孩子們豈會忽視這無形中的變化,他們好奇、興奮,甚至會隨落葉一起飛舞,一起唱歌,內心的情感流于言表,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情不自禁的參與。為此,我設計了這次音樂藝術活動《小樹葉》,旨在讓幼兒在探究的同時,學會去感受,學會去傾聽,并真正學會表征自己。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多種方式、途徑,喚起幼兒內心的情感,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態度目標: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造和表現,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口語表達能力和表現力。
3、能力目標:能大膽表達自己所得知識,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
4、知識目標:了解落葉知識,感受優美旋律,了解歌曲內容,學會演唱歌曲,體驗大自然的奧秘。
5、技能目標:培養幼兒親近自然,勇于探索的技能,以及善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帶幼兒到附近參觀樹葉的變化,體驗和感受落葉的情境。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爭取家長配合,讓幼兒了解有關樹葉的知識。
重點難點:
幼兒對整首歌曲的感受能力,兩段樂曲的不同表情與表現形式,以及歌曲的創編。
活動過程:
一、環境激發,引發主題。帶幼兒隨音樂進入活動室,讓幼兒感受落葉的情景。教師問:小朋友們,我們看到了什么?樹葉有什么樣的變化?小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為什么會落下來?呢幼兒自由發言。
二、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幼兒自由坐)
故事:秋天來了,秋風吹起來了,吹到了草地上,吹到了花園里,吹到了樹林里。一天,小兔米尼到樹林里玩,忽然,它發現一個秘密,什么秘密呢?不知什么時候,地上已經落下了好多好多的樹葉。米尼好奇的撿起一片樹葉,(拿落葉)小心的問道:“小樹葉,小樹葉,你怎會離開了媽媽?”小樹葉回答:“秋天來啦,秋風起來啦,我就會離開媽媽”“你呀,你要飄向哪?心里可害怕?”小樹葉“沙沙,沙沙沙沙,沙”,非常勇敢的回答:“放心吧。春天,春天我還會回來,打扮樹媽媽!”然后提問:米尼發現了什么?小樹葉怎么會離開媽媽?怎樣離開了媽媽?心里是否害怕?小樹葉發出什么聲音?說了什么話?或:秋風起來啦,誰就會離開媽媽?你們想它會飄向哪?心里可害怕?為什么呢?(了解知識:樹葉是缺水才落下來的;不是風把樹葉吹下來,而是地球引力把樹葉吸下來的;樹葉不是被搖下來的,而是大樹媽媽為了明年春天能有更多的新樹葉,才使樹葉落下來的。)
三、幼兒完整的欣賞歌曲,傾聽歌曲的節奏,感受優美的旋律。一起隨音樂打節拍。(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打出來)
(一)集體完整的欣賞歌曲。提問:
1、聽了歌曲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2、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
3、歌曲叫什么名字?
(二)打節拍感受音樂旋律隨音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打出節拍
四、討論談話。
1、小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幼兒表演)
2、討論:小樹葉會飄向哪?小樹葉表現怎樣?是怎樣的表情?(反復強調)
3、對比兩段不同表情。
五、完整演唱歌曲。
1、集體演唱歌曲,并自由表現。
2、游戲:會跳舞的小樹葉集體演唱歌曲,一人在中間表演。
六、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形式:集體,分組)1、教師先做大樹,幼兒為小樹葉。或換角色2、幼兒分組表演(幼兒手拿樹葉)
七、主題升華討論:還有什么植物也發生了變化?幼兒聯想。可以做創編替換練習。
八、到大自然尋找更多的變化。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九、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或請家長配合,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更多的植物變化與奧秘,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情感與興趣。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12
一、教學目標:
1、樂于參與游戲,體驗“元宵燈會”游戲活動的樂趣。
2、通過律動和打擊樂器感應樂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欣賞各式各樣花燈并創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燈的造型。
二、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看過有關元宵燈會的圖片。
2、打擊樂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掛圖等。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中國傳統習俗。
難點:感應樂曲的重音
四、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寶寶和爸爸媽媽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元宵燈會。哇!好多燈籠啊!有龍燈、金魚燈籠、火箭燈籠等,寶寶看得眼花繚亂。”
(二)習俗活動:認識元宵節和花燈(觀看花燈造型圖片)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燈籠呢?哦,原來是過元宵節啦!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它是整個春節節慶活動的最后一個高潮,家家戶戶都熱鬧慶祝。元宵節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燈籠在外面游玩,全國各地也會組織各種活動……(如果提供有關元宵節的視頻給幼兒觀賞,效果會更好)
(反思:這個環節做為本節活動的鋪墊,得到了良好的引入效果,孩子們在觀看了花燈圖片后,對元宵燈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禁熱烈的討論起自己有關花燈的經驗。)
(三)肢體花燈造型
你們今年元宵節看到花燈嗎?你們在哪看到花燈呢?(萬綠園)你們見過什么樣的花燈?能與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燈造型嗎?
1、老師敲鼓(可嘗試放音樂),鼓勵幼兒嘗試隨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種步伐行進。
2、幼兒聽音律動,創編單人、雙人或多人一組,變化各種花燈的造型。
(1)單人游戲。
幼兒聽音走一種步伐,聽吊镲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多聲變多種造型。
(2)雙人游戲。
幼兒雙人聽音走另一種步伐,聽吊镲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
(反思:孩子在這個游戲環節玩得非常盡興,多次要求老師重復游戲,由于時間關系,每個游戲我只進行了一次,單人游戲和雙人游戲孩子們都配合得很好,這個環節只是熱身運動,在整節活動的時間安排上大概需要5分鐘來完成,但是實際用到的時間為10分鐘。)
(四)感應拍子和重音
1、欣賞中國民間音樂(元宵燈會)
這么熱鬧的元宵燈會,還有一首好聽音樂,我們一起聽聽《元宵燈會》。
(1)肢體樂器(坐地)
聽音樂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換另個地方感應拍子,拍頭,肩,臉等)
重音時拍地板。(口唱:準備好)
(2)欣賞后提問: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感覺?這首樂曲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認識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樣,聲音中敲得響的那個音,叫重音。
(4)感應重音
(反思:這個環節孩子聽了兩遍音樂,第一遍是無目的的欣賞,第二遍是有目的地傾聽,聽到重音拍手,孩子聽得很準備。)
2、律動游戲:跳呼啦圈擺造型
(1)老師示范游戲,并介紹規則。
(2)分組拿圈。
(3)聽音樂,集體游戲。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體做大的造型。
(反思:這個游戲進行得比較順利,經過上個環節的鋪墊,孩子已經能清楚聽辨重音,因此游戲能達到預設目標。)
3、大型打擊樂器
(1)推出大鼓。
(2)教師示范。
(3)分組拿鼓棒
(4)練習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對打棒,邊走邊以打棒互敲。
重音:齊奏樂器/停止腳步,于散放的四種大型打擊樂器(軟墊、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齊奏。
(5)配樂演奏
(反思:樂器拍奏游戲比較混亂,有些孩子不能遵守游戲常規,影響了音樂效果,其次是我在地板上放了幾個塑料盆,大部分孩子對盆比較感興趣,由于教具分配不合理,孩子出現了爭搶現象。)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13
活動目標:
1、在反復感受樂曲的基礎上,初步學唱歌曲。
2、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小鴨頭飾音樂磁帶不同動物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天氣真好,看看我們的動物朋友去吧。怎么去?(歌曲:騎小車)
動物新村到了,聽一聽有哪些動物朋友?并學一學小動物的動作。(練習聽音樂做動作)
看到這么多動物朋友,真高興,唱一首歌表示我們高興的心情。
二、基本部分
1、還有一位朋友沒去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小鴨子吧。
把小鴨子找出來和他一起玩。
反復感受音樂:前面有一條清清的小河,我們到小河里去洗個澡吧。小河里有許多小魚小蝦,快快讓我們吃個飽吧(隨音樂伴奏動作,伴奏音樂2--3遍)
2、有點累了,找一張椅子坐下來。
森林里有一只百靈鳥,唱的歌可好聽了,我們一起來聽百靈鳥唱歌吧(欣賞歌曲一遍)
3、我們也來學一學百靈鳥唱歌吧(跟唱1--2遍)
三、結束部分
小鴨子的歌很好聽,小鴨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們一起來跳一個小鴨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樂的伴奏下,邊唱邊跳)
今天玩得真開心,時間不早了,騎上我們的小車回家吧。
附歌曲:小鴨嘎嘎
2/4活潑、輕快
3523556563555365326161612
小鴨小鴨嘎嘎,肚子餓了嘎嘎,不喊爹,不叫媽,搖搖擺擺跳下河,
53261—1—
自己去捉蝦呀。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14
活動目標:
1、在游戲的過程中嘗試分辨sou和mi的音高。
2、喜歡音樂游戲,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的準備:幼兒會唱歌曲《秋天》并能出不表演。
2、物質準備:PPT音樂、樹葉、兩個大樹。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價值取向:幼兒能應動作和好聽的歌聲表現歌曲。
過渡語:我們學過一首關于《秋天》的歌,一起唱唱吧。
1、幼兒圍在老師身邊唱歌。
2、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
3、完整的邊做動作邊唱歌。
二、樹葉找媽媽。
價值取向:在聽聽看看做做中幼兒分辨sou與mi的音高。
1、你們覺得是什么顏色的樹葉從大樹媽媽身上飛下來?
小結:秋天到了。紅色的和黃色的樹葉把秋天打扮的真美麗。
2、紅色和黃色的樹葉是怎么掉下來的呢?
聽聽他們自己是怎么說的。
小結:原來紅色的樹葉聽著3的音落下來,黃色的樹葉是聽著5的音落下來。
3、教師與幼兒一起驗證。
4、游戲:樹葉找媽媽。
規則:幼兒做樹葉唱秋天的歌,音樂停,聽到那聽到什么音,就到那個大樹媽媽的身邊。
三、掃落葉。
價值取向:在掃落葉的游戲中,幼兒進一步分辨音高。
出示PPT:清潔工人在掃落葉,我們也來玩掃落葉的游戲。
第一編游戲:游戲規則:
1、幼兒每人選擇一片落葉,看清楚是什么顏色的。
2、幼兒隨音樂自由飛,老師來掃落葉。
第二遍游戲:
幼兒來做清潔工人。
延伸活動:
樹上的藍色樹葉從樹上落下來了?猜猜他是聽到什么落下來的呢?原來是la。
我們回去也和藍色的樹葉一起玩游戲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主題活動中的一首歌《秋天》,但是在唱歌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們的音是把握不準的,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節辨別音高的活動。
活動前期孩子們對于基本音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辨別音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活動中對于3與5的音賦予了顏色,孩子們更加直觀的能說出是哪個音。在PPT中我加入之前錄好的聲音,孩子們更加能仔細的聽辨。活動中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孩子們都能積極地參與進來,使得目標能順利的達成。
活動中在聽辨3與5的先后順序上,有一點爭議,應該先出示5的音,然后在出示3的音,這樣孩子們就能有比較,聽辨起來會更容易。這一點還需要調整。
幼兒園簡單音樂教案篇15
一、教材來源
流行歌曲以其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傳播渠道廣的特點,在街頭巷尾廣為傳唱。孩子們耳濡目染,在幼兒園常常是一人唱,大家和,而且唱得有板有眼,盡管他們對歌詞似懂非懂,但依然樂此不彼。當前,流行歌曲的內容多為情與怨、愛與恨,其內容對幼兒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雖然我們無法阻止流行歌曲的滲透,但是,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挑選一些內容積極、曲調簡單的流行歌曲讓孩子去欣賞,因勢利導,挖掘流行歌曲中的積極元素,給孩子以積極向上的正面影響。
韓劇《大長今》吸引著千家萬戶,該劇優美抒情的主題曲,也深深吸引著孩子們,他們也時常哼唱著“嚕啦啦、、、”的旋律。這首歌曲有不同的版本,我有意識地選擇了中文版《娃娃》,希望孩子在感受韓國音樂的同時,也通過歌詞的理解激勵幼兒不怕困難,保持樂觀的心態,做一個快樂的娃娃。
二、活動目標
整個活動我抓住理解歌詞、感受三拍子的旋律及體驗歌曲情緒變化這三方面進行欣賞。所以在目標的安排上我也遵循了以上三點進行制定:
(1)欣賞歌曲《娃娃》,體驗抒情優美的三拍子旋律。
(2)嘗試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大膽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3)激勵幼兒不怕困難,保持樂觀的心態,做一個快樂的娃娃。
三、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及難點都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去體驗歌曲的情緒變化。
針對此重難點,我采取的策略是在活動室中營造歌曲中的氛圍讓幼兒加以體驗。霧來了,天色暗了,我事先給整個活動室掛上窗簾,關上燈,營造一種天色暗了感覺,讓幼兒在這樣的&39;氛圍中體驗“娃娃”在森林里迷路了的害怕、恐慌心情;霧散了,天色亮了時,請配班老師開燈,讓幼兒體驗“娃娃”看到天亮了,感受有希望了的快樂心情。
四、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多次感受過三拍子旋律的歌曲,會聽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歌曲并能自己打節拍。
2、物質準備:整個活動室掛上窗簾;韓版《大長今》主題曲、中文版歌曲《娃娃》及《娃娃》的Flash動畫;背景音樂《娃娃》的鋼琴曲。
五、活動程序
(一)聽韓版《大長今》主題曲進活動室,激發幼兒回憶原有經驗。
韓劇《大長今》在各電視臺熱播后,大街小巷都在播放其主題曲,電腦、手機鈴聲到處都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意無意感受到了曲子的旋律。我班的電子琴示范曲中也有這首曲子的旋律,平時我們還把它作為整理玩具的信號曲,孩子們也能哼唱一二,所以我讓孩子們在進入活動室時傾聽這首曲子,激發其回憶已有的經驗。
(二)聽配樂故事《娃娃》,幫助幼兒感知、理解歌曲內容。
(三)欣賞《娃娃》的Flash動畫,進一步引導幼兒通過畫面來理解歌詞。
在這兩個環節中,我讓幼兒通過語言、畫面去理解歌詞,讓幼兒通過聽覺、視覺等不同感官去理解和欣賞,為下面欣賞曲子的拍子的情緒作好鋪墊。
(四)再次欣賞歌曲,幼兒用哼唱及身體動作,感受三拍子旋律的特點。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進行感知三拍子的抒情旋律。三拍子的曲子幼兒在中班時就已經有過感受并掌握了三拍子強弱弱的特點,所以在此環節中幼兒感受起來比較輕松。有的幼兒在傾聽曲子的過程中還不由自主地拿起手嘗試畫出曲子到底是二拍子、三拍子還是四拍子的旋律,有的幼兒還說出自己在欣賞曲子的時候有想睡覺的感覺,這證明幼兒已經感受到了曲子抒情的特點。最后通過討論,大家一起在哼唱和身體動作的伴奏形式中輕松地感受到了曲子的三拍子特點。
(五)欣賞教師演唱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緒,鼓勵幼兒用不同表情、情緒、動作進行表現。
這個環節對于幼兒及教師來說都是一個重難點,教師該如何引導幼兒去體驗不同的情緒,幼兒又如何能更深層地去體驗?這都是較難把握的。此環節我采取的是制造歌曲中的氛圍讓幼兒去感受,整個環節幼兒情緒較高,但體驗得不夠深入。
(六)教育幼兒不怕困難,保持樂觀的心態。
此環節是針對第三個目標而設計,希望孩子通過欣賞這首歌曲后懂得不怕困難,保持樂觀的心態,做個快樂的娃娃,幼兒基本都能體會,并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堅持就是勝利”、“活者就是快樂的”等等精彩的語句,讓老師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