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選修4全冊教案
作為一名高中化學老師,你在教學工作中懂得如何寫一篇高中化學教案嗎?不妨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的高中化學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新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全冊教案,希望你喜歡。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全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分析及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學習由表及里以及邏輯推理的抽象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從氧化還原這一對典型的矛盾,領悟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學情分析
1、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基礎: 學生已學習了初中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已掌握了有關氧化還原反應中特殊例子,通過分初中概念的逐步分析,使學習能從初中的特殊例子轉移到高中擴大的概念的實質了來。若能從理論上、其它概念的發展的類比上進行分析,學習對其實質的理解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能力: 通過對本節課內容的深刻理解,一定會使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一定會理解許多反應的進行的實質,對電化學知識也一定會達到一定的理解程度。對知識的理解一定會使學生的能力提高,也使學生學習化學的理論水平有很大提高,對學生的今后元素化合物性質的學習會起到相當大的幫助作用。 3 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心理:新上高一的學生從心理上還未完全從初中的心理、思維方式上轉變過來,理解能力還不十分強,但上高中后都有一種好奇心、好勝心,同時也都有一定的進取心,特別是考入重高的學生更是如此,因此,正確引導,逐步培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時期。 3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理解初中氧化還原反應(特例)概念的基礎是,理解高中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及特征。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評論(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分析及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學習由表及里以及邏輯推理的抽象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從氧化還原這一對典型的矛盾,領悟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評論(0)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理解初中氧化還原反應(特例)概念的基礎是,理解高中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及特征。
評論(0) 學時難點
氧化還原的概念及特征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從分類引入氧化還原反應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氧化還原反應 不知道大家看到氧化還原反應這幾個字有 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呢?提到 反應,大家先來回憶一下,在初中我們學過 的基本反應類型有哪些,他們的分類依據是什么?
活動2【講授】從得失氧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過渡】以氫氣還原氧化銅為例,初中階段我們認為它是還原反應。我們仔細思考,在反應中僅僅發生了還原反應嗎?如果繼續看,會發現氫氣得到氧變為水。我們可以這樣想,物質它不會消失,既然氧化鐵失去了氧,必然有另一種物質得到氧,才能達到平衡。就好比商人,要賣出一件物品,是不是必然要有人來買?買和賣是同時進行的。同樣的,得失氧也是同時進行的,換句話說,氧化和還原反應是同時進行的,我們給這種反應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氧化還原反應。
【小結】有得失氧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3【講授】從化合價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思考與討論】下列反應均為氧化還原反應,能否找出它們的共同點?
【學生活動】反應中均有化合價變化
【學生活動】通過對比觀察,思考,歸納,交流,得出結論:這些氧化還原反應中都有某些元素化合價的升高與降低,進而逆推出凡是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定義】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4【講授】從電子轉移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思考與討論】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為什么會有化合價的變化?引導學生探究如下環節:
環節1:以金屬鈉與氯氣反應為例,結合教材閱讀,引導學生分析鈉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特點。教師結合教材中氯化鈉形成過程示意圖完善該反應中電子得失與化合價變化間聯系的表達式。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36-37頁
環節2:分析氫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特點及氯化氫形成示意圖
3.從電子轉移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從NaCl和HCl的形成看化合價升降的根本原因是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即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有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
活動5【講授】分析氧化還原反
雙線橋法:
(1)標出反應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的化合價,判斷其升降。
(2)畫箭頭,箭頭由反應物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種元素。
(3)在橋上標明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 ,被氧化、被還原,同時用a×b e-形式表示得、失電子數。
a—得、失電子的原子總數
b—每個原子得失電子數(a,b為1時可省略)
口訣:升 失 氧、降 得 還
【練習】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6【講授】總結
氧化還原反應
1.特征、判斷依據:化合價升降
2.本質:電子的得失與偏移
3.標雙線橋口訣:升 失 氧、 降 得 還
活動7【作業】課后作業
完成學案上習題。
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1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分析及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學習由表及里以及邏輯推理的抽象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從氧化還原這一對典型的矛盾,領悟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理解初中氧化還原反應(特例)概念的基礎是,理解高中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及特征。
學時難點
氧化還原的概念及特征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從分類引入氧化還原反應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氧化還原反應 不知道大家看到氧化還原反應這幾個字有 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呢?提到 反應,大家先來回憶一下,在初中我們學過 的基本反應類型有哪些,他們的分類依據是什么?
活動2【講授】從得失氧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過渡】以氫氣還原氧化銅為例,初中階段我們認為它是還原反應。我們仔細思考,在反應中僅僅發生了還原反應嗎?如果繼續看,會發現氫氣得到氧變為水。我們可以這樣想,物質它不會消失,既然氧化鐵失去了氧,必然有另一種物質得到氧,才能達到平衡。就好比商人,要賣出一件物品,是不是必然要有人來買?買和賣是同時進行的。同樣的,得失氧也是同時進行的,換句話說,氧化和還原反應是同時進行的,我們給這種反應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氧化還原反應。
【小結】有得失氧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3【講授】從化合價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思考與討論】下列反應均為氧化還原反應,能否找出它們的共同點?
【學生活動】反應中均有化合價變化
【學生活動】通過對比觀察,思考,歸納,交流,得出結論:這些氧化還原反應中都有某些元素化合價的升高與降低,進而逆推出凡是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定義】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4【講授】從電子轉移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思考與討論】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為什么會有化合價的變化?引導學生探究如下環節:
環節1:以金屬鈉與氯氣反應為例,結合教材閱讀,引導學生分析鈉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特點。教師結合教材中氯化鈉形成過程示意圖完善該反應中電子得失與化合價變化間聯系的表達式。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36-37頁
環節2:分析氫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特點及氯化氫形成示意圖
3.從電子轉移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從NaCl和HCl的形成看化合價升降的根本原因是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即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有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
活動5【講授】分析氧化還原反
雙線橋法:
(1)標出反應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的化合價,判斷其升降。
(2)畫箭頭,箭頭由反應物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種元素。
(3)在橋上標明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 ,被氧化、被還原,同時用a×b e-形式表示得、失電子數。
a—得、失電子的原子總數
b—每個原子得失電子數(a,b為1時可省略)
口訣:升 失 氧、降 得 還
【練習】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6【講授】總結
氧化還原反應
1.特征、判斷依據:化合價升降
2.本質:電子的得失與偏移
3.標雙線橋口訣:升 失 氧、 降 得 還
活動7【作業】課后作業
完成學案上習題。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全冊教案2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安排在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中的第三節,有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還原反應。而且金屬的腐蝕及電化學部分是氧化還原的重要應用。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學生對本節教材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其以后對化學的學習。本節教材安排在這里是承前啟后,它既復習了初中的基本反應類型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并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后聯系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矛盾,它們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過認真引導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系統規律在自然現象中的體現,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此節內容分兩部分,第一是介紹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
(二)、學生分析
⑴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已經接觸了許多反應,并已經掌握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把化學反應分為四種基本反應;從具體的反應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但并沒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特征;學習了化合價,理解了化合價的變化。但并沒有了解化合價變化的實質以及化合價的變化與得失電子之間的關系。
⑵學生在初中化學一年的學習中只對化學知識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并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通過對典型化學反應的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學會怎樣從特殊到一般規律,再從一般規律到特殊的認識問題的科學方法;
2、通過對氧化劑和還原劑這一矛盾體的學習,具有能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問題的意識;
3、通過“思考與交流”、“問題探究”等活動,增強學生分析、聯想、類比、遷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勇于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通過創設問題情景,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
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有關概念的學習,初步形成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使學生形成勇于創新的習慣、培養創新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難點:用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四、教學策略及方法
為了突破重點、難點,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采用“討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通過設計富有驅動性、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并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微觀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
五、教學流程圖
思考與交流
分組討論
思考、討論
討論、歸納
練習、歸納、總結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
課
引
入
復習引入: 【思考1】:在初中階段我們學過哪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各舉一個反應實例。
【思考2】:這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思考3】: Fe2O3 + 3CO == 2Fe+3CO2↑屬于哪種基本反應類型? 獨立思考,回憶所學知識;動手寫方程式
復習初中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通過舉例,說明初中的分類方法存在局限,引出新的分類方法的必要性。
【思考與交流1】:請舉幾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實例,指出這類化學反應的分類標準是什么?
【分組討論】: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為什么? 回憶所學知識;動手寫方程式
【思考、回顧】H2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現象 復習初中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知識。
使學生對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作為矛盾的共同體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引出氧化還原反應。
從化合價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問題探究1】:怎樣判斷一個反應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復習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思考
標化合價,思考化合價口訣
引起學生的求知欲
復習化合價知識,為氧化還原反應學習打下基礎
【思考與交流2】
請分析下列3個氧化還原反應中各種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無變化,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元素化合價的升降有什么關系。
2CuO +C == 2Cu + CO2↑
H2O + C == H2 + CO
CuO + H2 == Cu + H2O
標化合價,思考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的關系
從化合價升降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練習與思考】
Fe + CuSO4 = FeSO4 + Cu
2Na+Cl2 = 2NaCl
H2+Cl2 = 2HCl
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為什么?
練習、思考、交流
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出化合價升降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外部特征及判斷依據,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形成規律性知識的認知能力。
從電子轉移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問題探究2】: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的本質原因是什么?(閱讀教材36頁)
教師板書:氧化還原反應
1、特征:元素化合價升降(可作為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依據)
2、本質:電子轉移(電子的得失或電子對的偏移) 以NaCl、HCl為例,從微觀的角度分析。
學生思考、做筆記
從微觀角度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
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問題探究3】: 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練習〗判斷下列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
Cu+Cl2 === CuCl2
CaO + H2O === Ca(OH)2
CaCO3===CaO+CO2↑
2KClO3===2KCl+3O2↑
Fe+CuSO4 == Cu+FeSO4
NaOH+HCl==NaCl+H2O 思考、歸納、整理
以練習歸納四大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之間的相互關系,掌握化學反應的不同分類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分層訓練
1、必做題
1.下列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A.CuO+2HCl=CuCl2+H2O
B.2Na2O2+2H2O=4NaOH+O2
C.Zn+CuSO4=ZnSO4+Cu
D.Ca(OH)2+CO2=CaCO3 + H2O
2、下列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中,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 B、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C、在氧化還原反應中一定所有的元素化合價都發生變化
D、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2、選做題
1.某元素在化學反應中由化合態(化合物)變為游離態(單質),則該元素( )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還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還原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變化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A.Fe2O3 Fe B.Zn ZnCl2
C.Na2CO3 CO2 D.Al Al2O3
回憶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尋求答案;
回答問題,進行組間交流;其他同學進行補充、評價
通過練習,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通過分層訓練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小結與作業安排
本章小結:
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與本質
2、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
3、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系
作業:1、教材P38,1、5、6
2、課外同步練習1
3、預習氧化劑和還原劑部分知識
實踐活動:通過報紙、雜志、書籍或互聯網等,查閱有關氧化還原反應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中應用的幾個具體事例,討論并交流你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 整理記錄知識點
規律:高、失、氧;降、得、還
記錄
思考
培養學生歸納整理能力,與前面的學習目標相呼應
用順口溜記憶更好
鞏固本堂內容
為下節課學習打基礎
為下課時氧化還原反應的的應用打伏筆
七、板書設計: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
1、特征:元素化合價升降(可作為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依據)
2、本質:電子轉移(電子的得失或電子對的偏移)
3、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全冊教案3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從得氧和失氧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化合價變化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3. 培養學生用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探究與活動,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使學生形成勇于創新的習慣、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發展
[教學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人類的衣、食、住、行,生物體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化工生產約50%以上的化學反應等等都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與我們的生活、生命、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例如,研究燃燒中的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產物對環境的影響等問題與本節知識有密切關系。下面我們就討論氧化還原反應這一問題。
師:初中學習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氧氣發生的發光、放熱的氧化反應,現在我們來進一步研究。請同學們舉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實例。
[板書]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新課推進
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學生填寫此表)。
引導學生討論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 氧化反應 | 還原反應 | 分類標準 | 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否同時發生 |
CuO+H2====Cu+H2O | H2跟O2結合生成H2O的過程稱為H2的氧化反應 | CuO跟H2反應失去O的過程,稱為CuO的還原反應 | 得氧、失氧的角度 | 是 |
Fe2O3+3CO====2Fe+3CO2 |
生:得出以下結論
[板書]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分類標準:得失氧的情況。
氧化反應: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去氧的反應。
師:在復習化合價概念的基礎上,請分析填寫下列表格: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 反應前后化合價升高的元素 | 反應前后化合價降低的元素 | 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 氧化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 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 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 |
CuO+H2====Cu+H2O | ||||||
2Mg+O2====2MgO | ||||||
Fe2O3+3CO2====Fe+3CO2 | ||||||
2Al2O3====4Al+3O2↑ | ||||||
2H2O2====2H2O+O2↑ | ||||||
Mg+2HCl====MgCl2+H2↑ | ||||||
Mg+2H+====Mg2++H2↑ | ||||||
Fe+CuSO4====Cu+FeSO4 | ||||||
Fe+Cu2+====Cu+Fe2+ |
師:CuO+H2====Cu+H2O
1.在以上反應中,氧化銅發生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依據是什么?
2.標出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從中分析三種元素化合價各有什么變化。
小結初中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后,引導學生把氧化還原反應跟化合價變化聯系起來。
[合作探究]
2Na+Cl2====2NaCl
H2+Cl2====2HCl
這兩個反應雖沒有氧的得失,但是氧化還原反應,為什么?哪種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哪種物質發生還原反應?為什么?
[課堂小結]
上述[合作探究]討論后,得出:
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的一類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定義: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2.兩類標準:
(1)得失氧的情況
氧化反應: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去氧的反應。
(2)化合價升降情況
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與探究]
下列反應中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各是什么物質?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隨堂練習]
1.下列各類反應中,全部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2.下列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某元素由化合態變為單質,此元素可能被還原,也可能被氧化
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還原反應
C.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氧化反應
D.化合物分解的產物有單質,則該分解反應必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3.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但反應類型不屬于四個基本反應類型的是…( )
A.Fe2O3+3H2SO4====Fe2(SO4)3+3H2O B.CuO+H2====Cu+H2O
C.Fe2O3+3CO2====Fe+3CO2 D.H2+ S====H2S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全冊教案4
乙醇的消去反應
①實驗室制乙烯的反應原理,并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分析此反應的類型
討論得出結論:此反應是消去反應,消去的是小分子——水
在此反應中,乙醇分子內的羥基與相鄰碳原子上的氫原子結合成了水分子,
結果是生成不飽和的碳碳雙鍵
注意:
①放入幾片碎瓷片作用是什么? 防止暴沸。
②濃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劑和脫水劑
③酒精與濃硫酸體積比為何要為1∶3?
因為濃硫酸是催化劑和脫水劑,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脫水性,硫酸要用98%
的濃硫酸,酒精要用無水酒精,酒精與濃硫酸體積比以1∶3為宜。
④為何要將溫度迅速升高到170℃?溫度計水銀球應處于什么位置?
因為需要測量的是反應物的溫度,溫度計感溫泡置于反應物的中央位置。因為無水酒精和濃硫酸混合物在170℃的溫度下主要生成乙烯和水,而在140℃時乙醇將以另一種方式脫水,即分子間脫水,生成乙醚。
[補充] ③ 如果此反應只加熱到140℃又會怎樣?[回答] 生成另一種物質——乙醚。
消去反應:有機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從一個分子中脫去一個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不飽和(含雙鍵或三鍵)化合物的反應。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全冊教案5
一、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分子結構
1.乙醇的物理性質
乙醇俗名酒精,無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沸點78℃;易揮發;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種無機物和有機物。
2.乙醇的分子結構
a.化學式:C2H6O; 結構式:
b.結構簡式:CH3CH2OH或C2H5OH
二、乙醇的化學性質
1.乙醇與鈉的反應
①無水乙醇與Na的反應比起水跟Na的反應要緩和得多;
②反應過程中有氣體放出,經檢驗確認為H2。
在乙醇與Na反應的過程中,羥基處的O—H鍵斷裂,Na原子替換了H原子,生成乙醇鈉CH3CH2ONa和H2。
化學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應。
為什么乙醇跟Na的反應沒有水跟Na的反應劇烈?
乙醇分子可以看成水分子里的一個H原子被乙基所取代后的產物。由于乙基CH3CH2—的影響,使O—H鍵的極性減弱,即:使羥基—OH上的H原子的活性減弱,沒有H2O分子里的H原子活潑。
2.乙醇的氧化反應
a. 燃燒
b. 催化氧化
乙醇除了燃燒,在加熱和有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也能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乙醛:
3.乙醇的消去反應
①實驗室制乙烯的反應原理,并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分析此反應的類型
討論得出結論:此反應是消去反應,消去的是小分子——水
在此反應中,乙醇分子內的羥基與相鄰碳原子上的氫原子結合成了水分子,
結果是生成不飽和的碳碳雙鍵
注意:
①放入幾片碎瓷片作用是什么? 防止暴沸。
②濃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劑和脫水劑
③酒精與濃硫酸體積比為何要為1∶3?
因為濃硫酸是催化劑和脫水劑,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脫水性,硫酸要用98%
的濃硫酸,酒精要用無水酒精,酒精與濃硫酸體積比以1∶3為宜。
④為何要將溫度迅速升高到170℃?溫度計水銀球應處于什么位置?
因為需要測量的是反應物的溫度,溫度計感溫泡置于反應物的中央位置。因為無水酒精和濃硫酸混合物在170℃的溫度下主要生成乙烯和水,而在140℃時乙醇將以另一種方式脫水,即分子間脫水,生成乙醚。
[補充] ③ 如果此反應只加熱到140℃又會怎樣?[回答] 生成另一種物質——乙醚。
消去反應:有機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從一個分子中脫去一個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不飽和(含雙鍵或三鍵)化合物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