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地理教案 >

地理復習教案高考

時間: 沐欽 地理教案

地理復習教案高考如何寫?地理學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并不斷完善理論、方法和手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地理復習教案高考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理復習教案高考

地理復習教案高考(精選篇1)

生態環境保護

一、 教材分析與課標解讀

《環境保護》共分五個專題,模塊的知識結構如下

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集中表現為“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大面積的生態破壞”,而這些問題又與人類廣泛地、大規模利用資源相關聯,因此,資源、生態、環境是當前人類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核心問題。

可見,本章“生態環境保護”是本模塊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其基本內容如下:

教材特點:(1)知識脈絡清晰,層次分明;(2)閱讀和活動篇幅較多,說理與實例結合,實踐性強。

與本章教材對應的課標有五條,具體內容如下:

課程標準內容 課標含義和要求 教材內容

舉例說出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舉例說出”是指通過具體的實例,來理解“環境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并能在相似的情境中判斷環境問題的類型。 第二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內容包括: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幾種主要生態環境問題類型。

以某種生態環境問題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過程 要求:對某個具體的生態環境問題案例進行分析,理解“生態環境問題形成的過程”及“與周圍環境的聯系”。 第二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重點安排了“水土流失”、“荒漠化”形成過程分析內容,并通過活動的方式進行探究。

舉例說明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對其他區域的影響 要求:從環境的整體性角度,理解生態環境問題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只局限于本區域,還會波及到相鄰甚至更廣的地區。

第二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P48)黃土高原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直接導致當地土地資源破壞、土地生產力下降,而且危害中下游河道瘀塞、河床抬高、洪水泛濫;(P50)荒漠化不僅使當地土地退化,還引發沙塵暴災害。

讀圖說出我國不同區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要求:了解生態環境問題的區域性特征,知道我國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的不同表現,及其與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的相關性。 第二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P47、P48地圖)顯示我國水土流失、荒漠化問題的主要分布地區,作為分析產生生態環境問題的地理背景來了解。

針對某一生態環境問題,說出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要求:針對不同的生態環境問題采取不同的相應措施,通過具體措施的落實,理解這些措施對保護生態環境的實際作用。 第三節《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有“保護植被”(生態農業和工程建設環保評估)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建立自然保護區和動植物園區)

說明:

第一,教材的第一節內容《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課程標準沒有具體要求。編者可能是考慮到生態系統知識作為生態環境問題學習的背景和基礎知識,是必需的,加上高一學生還沒有系統地學過有關生態系統的知識,放上這部分內容,體現知識的完整性。

第二,在教材編排上,與其他章節不同的地方還表現在:不是一條課標對應一塊教材內容,課標與教材的對應性不顯明,表現為交叉和綜合的特點。如生態環境問題的表現、分布、產生原因、形成過程及對其他區域的影響,整合在某一具體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下,有機結合、綜合闡釋。

第三,對“某一區域”、“某一生態環境問題”的選擇比較精簡,與其他版本教材比較如下:

湘教版 中圖版 人教版

第二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森林破壞”“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產生原因、形成過程及影響

第三節《生態環境保護》 第一節《生態環境問題及其產生原因》“生物物種減少”“森林資源破壞”“濕地減少”。

第二節《荒漠化的產生與防治》包括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和防治措施 第一節《森林及其保護》、第二節《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節《濕地干涸及其恢復》、第四節《生物多樣性保護》

二、教學指導意見說明

第一節 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

了解層次:說明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區別;知道生態系統的四個組成部

分;了解生態平衡的含義,描述生態平衡的主要特征。

理解層次:

發展層次:

[說明] 因為沒有課標的明示,本節教學要求定位在最基本、最簡單層次,只讓學生了解有關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術語,為后續學習提供便利。教學時,不需要深入展開,更不要拓展深化,系統講授生態系統的平衡原理。在后續教學中,適當聯系生態平衡的概念即可。生態環境問題,從體質上講,是生態系統的受損或失衡。

第二節 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了解層次:說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及主要分布地區;了解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知道生物多樣性減少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理解層次: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人為原因;認識人類活動對土地荒漠化的影響。

發展層次:以土地荒漠化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過程;以水土流失為例,說明水土流失對當地和鄰近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說明] 本節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教學要求的目標層次很分明。對于生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和區域分布、環境問題的現狀及生物多樣性減少,設定在了解層次。理由是這些都屬于“在哪里”“是什么”的地理事實性知識,要求學生了解、知道即可。對于生態環境問題形成原因的分析,屬于“為什么”的理解性、綜合性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定位在理解性層次,并根據教材內容,限定對“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兩類生態環境問題。對于生態環境問題形成的過程、對其他區域的影響等屬于“怎么樣”的原理性、規律性知識作為發展層次,并要求以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為例。教學時希望能恰當把握。

第三節 生態環境保護

了解層次:了解生態農業概念及相應措施;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本途徑。

理解層次:理解保護植被對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作用。

發展層次:結合實例,分析并提出綜合治理某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說明] 對生態環境問題的認識和考察,最終目的是要落實保護措施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上。本節的教學要求不高,主要是了解保護的措施和實施途徑,其中最基本的一條措施就是保護地表植被,尤其是森林,它不僅具有經濟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

對于植被對調整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沒有具體展開,只是提示保護方法和途徑。對此可以從生態環境問題產生機理得到啟示。老師教學時,從形成的人為原因上加以引導分析。如,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現象很大部分是由于人類對土地的粗放經營、遷移農業、過度墾殖等不合理利用引發的,因此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需要針對人類的這些不合理行為,提出建議。

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各方面的協作和共同努力,因此,發展要求能結合實例提出綜合治理的措施,而不是限于空泛的說教。

三、教學建議和案例

1.突出重點。第二節是重點和難點集中的內容。教材沒有按標準條款,采用線條式垂直結構,而是采用了塊狀結構,即用綜合的案例剖析的編寫方法,以便對某一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獲得比較完整的認識。因此教學時,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對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要足夠重視。可以分三個專題展開探究:(1)森林匱乏草場資源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2)水土流失,(3)土地荒漠化。

2.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學生對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或多或少知道,但不會很具體,尤其對形成機制,因為缺少經驗知識,理解上有困難,因此,教學中建議教師采用多種方法,為學生提供相關問題的“背景資料”和“典型情境”。

下面以第二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的“土地荒漠化”為例。

本目教材除了正文部分外,還按排了三幅地圖(圖片)、兩個活動、一篇閱讀。

關于“地圖(圖片)” 對于“我國土地荒漠化分布”圖(P48)需要指導學生閱讀:了解我國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地域,概括分布特點:(1)荒漠化是一種比較普遍存在的現象,可聯系必修III《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廣義的荒漠化還包括:石漠化、鹽堿化。(2)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區。(3)與(P47)“我國各省區水土流失面積”對比,發現兩者之間的一些相關性,即水土流失地區,由于土壤侵蝕,出現土地肥力下降的退化現象,如石漠化現象和紅色荒漠等。

圖片“風沙肆虐”展現荒漠化的典型景觀,風沙吞噬土地的景象;圖片“沙塵暴”是由荒漠化引發的次生災害,表現為荒漠化對其他區域環境的影響。兩幅圖片可以對應起來運用,比較區別:前者是土地侵蝕退化,后者是氣象災害,兩者之間存在內在的因果相關性。

關于“活動” P49活動,要求對土地荒漠化形成過程進行因果推理。活動形式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具體方法可以采用(1)按課本提示編序排列;(2)也可制成圖框連接;(3)有可能讓學生根據課本提示繪制連環畫簡圖(略),表達荒漠化形成過程。

P50活動,要求對北京遭遇沙塵暴襲擊進行地理條件分析。沙塵暴是沙源環境和氣象條件配合作用產生的,本活動要求學生:(1)尋找北京沙塵暴的沙源地;(2)分析北京遭遇沙塵暴的氣象條件。對于沙塵暴的危害、利弊不是本活動的主要內容。為了幫助學生分析,可以結合本目的閱讀材料。

關于“閱讀” P50閱讀材料“影響我國西北和華北地區沙塵暴的傳輸路徑”,建議結合上例活動,作為沙塵暴的地理背景知識來了解,教師可以提供“我國沙塵傳輸路徑圖”,結合地圖,說明北京遭遇沙塵暴的地理因素

地理復習教案高考(精選篇2)

第二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兩部分。概念多、理論性強,知識間聯系緊密。在“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由之路”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可持續發展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學過的知識作鋪墊,從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如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入手,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通過分析數據、案例等,領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通過“閱讀”,讓學生首先了解《21世紀議程》和《中國21世紀議程》的主要內容,知道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形成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通過學習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行動。

在“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的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教材“活動”中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逐漸遞進,由材料理解推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核心思想、追求目標及基本內涵。四個基本內涵可概括為三個方面的發展: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持續發展,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而不可分割。最后教師列舉各年代“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說明其所體現的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人類對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決心和美好希望。

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2.聯系《21世紀議程》,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續發展思想本質的方法。

2.通過閱讀分析案例學會歸納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逐步樹立起環境意識、全球意識和參與意識。??

導入新課

三、教學重點難點: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可持續發展是必由之路

四:教學方法:合作探究,討論。

五課前準備多媒體設備、課件、填充圖冊等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活動1]讀 “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圖2-2-1),完成下列各題:

(1)填寫圖中符號代表的地理事物:

A B C D

(2)在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中, 是基礎, 是條件, 是目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強調要與 相協調;經濟持續發展強調發展不僅要重視 ,更要追求 ;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積極倡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 _______。社會可持續發展強調要以

為目的,創造一個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會環境。

(3)如果圖中經濟系統為鋼鐵生產系統,將各組詞組相應的字母填入圖中括號內:

①工業產值、利潤②工作、技術人員 ③鐵礦石、煤炭 ④土地、水、空氣 ⑤廠長、經理、車間主任 ⑥鋼材 ⑦工業“三廢” ⑧生活垃圾

[探究活動2]閱讀課本,完成下列要求,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四個基本原則:

(1)完成知識聯系圖,理解持續性原則的核心、制約因素、實現的首要條件和目標。

(2)比較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及責任,理解階段性原則。

可持續發展階段 發展目標 在可持續發展中承擔的責任

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探究活動3]可持續發展觀念是對傳統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挑戰,是人類行為方式的變革,作為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的公眾,必須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進而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方法來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讀下面清潔生產產品生命周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清潔生產的含義。

(2)為了促進清潔生產的發展,我們應該選購帶環境標志的產品。圖2-2-2中三圖分別是哪個國家的環境標志?查找資料,說說每幅圖案的寓意。

(3)某商品帶有環境標志,就意味著該商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優點。為什么說倡導選購帶環境標志的產品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請闡述其中的道理。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八、板書設計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一、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由之路

1.歷史背景及必然性

2.行動綱領——《21世紀議程》

九、教學反思

我的疑問 問題解答

地理復習教案高考(精選篇3)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辯證地看待旅游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作用和負面影響。

教學重點:

⑴旅游業促進經濟發展的表現有哪些?經濟過分依賴旅游業會產生哪些弊病?記憶并理解旅游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同時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旅游業對經濟的影響。

⑵旅游業促進社會文化繁榮的具體表現有哪些?旅游業的發展對接待地的社會文化環境又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理解旅游業的發展與社會文化繁榮的關系。

⑶旅游業對區域環境產生了哪些有利、不利的影響?理解旅游對區域環境保護和破壞的關系。

教具準備:自制圖表、圖片、地圖冊等

教學方法:導思——點撥、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拉動經濟發展

旅游業被稱為“朝陽產業”。從世界范圍來看,旅游業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產業之一

,并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表1.1部分國家國際旅游收入及其與國內生產總值、出口總額之比(2002年)

通過學習表1.1,了解以下知識:

①國際旅游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的國家是泰國,達6.2%;

②國際旅游收入與出口總額之比,的國家是埃及,達80%;

③國際旅游業已經成為一些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

(1)發展國際旅游,能夠增加國家外匯收入。

說明:

①國際旅游是指跨越國家或地區的旅游活動。發展國際旅游可利用旅游資源和旅游設施,通過旅游服務而獲取外匯。

②世界上許多國家,如西班牙、瑞士、奧地利、泰國等,都將旅游創匯作為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③我國旅游外匯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

通過讀圖,了解以下知識:

改革開放后,我國入境旅游蓬勃發展,旅游的發展給國家帶來大量的外匯收入。我國旅游外匯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

(2)發展國內旅游業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國內旅游作為一項消費活動,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費資金(貨幣)回籠到國家手中,既能減輕商品市場的壓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進生產的發展。

2004年“十一黃金周”青島海濱人潮涌動的情況,旅游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和奢侈品,而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3)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說明:旅游業的發展是建立在物質資料生產和發展的基礎之上。同時,旅游業的發展又為相關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能直接或間接帶動交通運輸、商業服務、建筑、郵電、金融、房地產、外貿、輕紡、旅游紀念品等產業的發展。因此,旅游業是“一業依百業…一業帶百業”的行業。

思考舉例說明旅游業與其他行業之間“一業依百業…一業帶百業”的關系。

點撥:旅游業是綜合性和關聯性很強的產業。首先,旅游業的發展需要依靠其他行業的發展,例如沒有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就不能有蓬勃發展的旅游業;其次,旅游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例如旅游業帶動了交通運輸業、餐飲等服務業、商業的發展,賓館飯店的修建等。

(4)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說明:特別是一些經濟落后、發展工業難度大但旅游資源豐富、具備發展旅游業條件的地區,就可以大力發展旅游業,發揮旅游業的關聯帶動作用,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閱讀

了解以下知識:

旅游扶貧是我國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具有豐富旅游資源的貧困地區進行旅游開發,是使這些地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對促進這些經濟落后區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活動

活動提示:

①根據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性格,自由組合分組。

②各組在中西部范圍內確定自己感興趣的旅游目的地,通過新聞媒介、網絡、書籍等,分頭收集有關旅游地與當地經濟發展的相關信息。

③小組信息匯總,進行組內討論。

④小組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注意:由于旅游需求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其中有些因素不是本國本地區所能夠控制的。因此,過分依賴旅游業會給國民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

探究活動:旅游業的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穩定。旅游業對外界的影響相當敏感,想一想那些因素會直接影響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

提示:疫情爆發、政治風云的變幻、自然災害的突發,以及社會治安、經濟形式、交通條件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

二、促進社會文化繁榮

(1)促進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說明:通過旅游,能夠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通過旅游,旅游者可提高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并進一步對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2)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說明: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還是綜合性和關聯性很強的產業。旅游業的發展可以提供許多直接和間接的就業機會。我國目前的就業壓力較大,發展旅游業是緩解此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3)促進文化交流

現代旅游的發展,使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從而消除了一些社會、民族偏見,促進了相互了解。

北京的“胡同游”使無數外國旅游者體驗了京城平民百姓的生活,了解了胡同文化。通過交流,既促進了民族文化精華的提煉,使民族文化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也促進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

案例②云南的文化特色旅游

通過案例學習,讓我們認識到:發展旅游應提煉民族文化的精華,使民族文化更具吸引力,也使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逐漸整合。發展文化特色旅游可以說是云南省旅游的重中之重。

云南的部分文化特色旅游項目,這些文化特色旅游項目已經突破了國別、種族和傳統的界限,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逐漸整合。特色文化是一種旅游資源,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旅游業必須要發掘本地區、本民族具有特色的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的振興和廣大。

思考

1.云南省發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條件是什么?

點撥:云南省生活著26個民族,各民族人民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創造了各自特色鮮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這正是云南省發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條件。

2.你在旅游中感受到哪些不同的文化?舉例說明。

提示: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踐,從個人感受出發,充分討論。文化的概念比較抽象,建議教師從文化的物質形式和物質載體等方面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旅游中能感受到的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筑風格、服飾飲食、歌舞繪畫、節日慶典、風俗習慣等都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

探究活動:旅游業的發展對旅游接待地的社會文化環境有沒有不利的影響?如果有,請舉例說明。

提示:旅游者的大量涌人,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娛樂場所變得擁擠不堪,給當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一些當地的民俗、節慶、宗教活動作為吸引游客的項目來開發,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傳統文化價值。

三、影響區域環境

說明:環境是旅游業的基礎,旅游對環境保護具有促進作用。世界上很多國家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都很重視對旅游資源和環境的保護,以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業的發展對環境也有消極作用,如果旅游與環境的關系不處理好,環境也會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

古建筑修復前后景觀的變化,說明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文物古跡和古建筑的保護。

討論:

1.列舉旅游業發展有利于環境的措施。

提示:建立各種自然保護區、申報歷史文物保護單位等措施都有利于保護旅游環境。

2.舉例說明旅游對環境的消極作用。

提示:旅游對環境的消極作用主要表現在:由于對旅游資源開發建設不當或失誤,使生態環境惡化;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排放的各類廢棄物超過了環境自凈能力而造成環境污染;由于大量游客的接觸或不文明行為引起的對風景、文物的破壞等。

板書設計

1.2現代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一、拉動經濟發展

1.發展國際旅游,能夠增加國家外匯收入

2.發展國內旅游業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3.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促進社會文化繁榮

1.促進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3.促進文化交流。

三、影響區域環境

地理復習教案高考(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

2.掌握各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的成因與規律。

4.理解大氣環流的作用。

[教學重點]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移動規律。

[教學難點]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教學方法]多媒體交互式演示講解。

[--]

大氣環流是產生風云變幻的天氣現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氣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對世界各地的天氣和氣候有著重大影響,因此在第二單元中起著關鍵作用,是承前啟后的紐帶。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形成,是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并靈活應用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內容。

如何設計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條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并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立體的、動態的圖像呢?這是一直以來的一個難題。曾有人嘗試過多種教學方式: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將學生分成不同緯度,形體活動演示教學、邊講解邊和學生一起畫圖的方式教學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問題就是將近地面與高空混為一談,沒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不會靈活自覺地應用大氣環流的知識解決問題。只能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付考試。也曾考慮利用學校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動態演示課件,但是時間、精力、能力有限,未能成功。

在網上教學資源庫中有這部分內容,且設計精美貼近教學時,便立即進行了教學嘗試,結果是喜人的。學生樂于通過觀察電腦動態演示,經過仔細思考,認真討論后自己總結得出答案。由于結論是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反復討論得出的,并且頭腦中有立體直觀的動態圖像,因此學生自我感覺思路清晰而嚴謹,應用起來就得心應手。

[教學過程]

課前復習:讓我們用繪制簡圖的方式來回憶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引入新課: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熱力環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區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全球高低緯度之間是否存在熱量差異呢?那么是否存在熱力因素引起的空氣環流呢?思考。

假設:地表物質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運動。思考假設的含義:無海陸高低之分;大氣運動只受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影響。

A組導學內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氣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還是下沉?極地垂直方向上空氣的運動狀況又如何呢?

2.赤道與極地之間的近地面,空氣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極地運動,還是由極地向赤道運動?

3.極地和赤道近地面氣壓差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投影演示,相互間合作學習完成A組導學內容。

過渡:地球實際上是在不停地運動的,單圈環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氣該如何運動呢?

假設:地表物質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轉。思考假設的含義:無海陸高低之分;地球在不停地自轉。思考地球自轉會對大氣運動產生什么影響?

B組導學內容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氣最終的運動方向是什么?為什么?學生仔細觀察,合作學習。

講述: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氣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于北緯30°附近高空偏轉為西風,之后,大氣運動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請同學們合作學習,完成B組導學內容中的2~3題。

2.赤道高空的北流空氣不斷地流到北緯30°附近高空堆積起來,導致北緯30°附近高空的空氣在垂直方向上會如何運動?使得近地面氣壓升高還是降低?

3.北緯30°附近的近地面空氣分流、偏轉后的風向?學生仔細觀察,合作學習。

講述:北緯30°附近被稱為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附近~北緯30°附近的近地面

東北風風向常年不變,就好像一個人很守信用,因此,這個緯度帶被命名為東北信風帶。至此形成了低緯環流。而北緯30°附近~北緯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為中緯西風帶。

講述:北緯60°(極地)附近近地面被命名為極地東風帶。

4.自北緯30°附近北流的空氣與自極地南流的空氣相比較,熱力性質是否一致?有何差異?相遇后兩種空氣的運動狀況有何不同?由此造成北緯60°附近近地面氣壓較周圍低還是高?思考、討論。

講述:北緯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為副極地低壓帶。

5.北半球形成了幾圈環流?南半球是否會形成同樣的環流?

C組導學內容

1.全球近地面共分為幾個氣壓帶、幾個風帶?

2.全球近地面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是否有規律可循?思考、討論,從而找出分布規律:南北對稱、相間分布。

過渡:氣壓帶風帶分布的緯度位置是否是固定不變的呢?讓我們把假設情境進一步接近實際情況來設定。

假設:地表物質均一,地形平坦。思考假設的含義:考慮地球的公轉,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移動。

D組導學內容

總結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移動而移動的規律。

板書:二、形成高低緯度間冷熱不均--單圈環流──三圈環流──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大氣環流的形成過程及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前提是地球表面性質均一,但是地表是不均勻的,所以實際上的大氣環流要復雜的多,下節課我們再繼續研究。

[板書設計]

2.4全球性大氣環流

一、定義: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

二、形成

高低緯度間冷熱不均──單圈環流──三圈環流──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附:對高中地理觀摩課《大氣環流》的分析:

《大氣環流》是第二單元大氣環境的重點合難點,它是氣候類型的原因與分布、洋流的成因與分布等地理現象的主要原因。

對大氣環流的學習和掌握關鍵是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動態、立體的空氣運動圖像,既能分清地面空氣運動和高空空氣運動,又能很好地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準確地記憶氣壓帶、風帶分布圖,更好地加以運用。

學生主體參與的互動式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是目前教改的方向之一。周老師的這節課有兩個突破點:

1.運用素材庫進行探究式課堂教學。

周老師使用素材庫中的《大氣環流》課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課件運用動畫的形式把教學中單純用語言不容易表達清楚的內容,很容易、形象地表現了出來,使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立體直觀的動態圖像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2.學生主體參與,突出了師生交互式的學習方式。

周老師根據教材,挖掘內涵,提出了導學內容,再結合課件演示內容,讓學生觀察、動腦、思考、研究、討論,由學生總結、表達得出結論,再由師生共同總結,這種師生交互式的學習方法,效果優于其他形式的教學,它既有利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又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特點,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中值得提倡的。

周老師的這節課有以下幾個優點:

1.語言流暢、教態自然、思路清晰、條理清楚、由簡入繁、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思維步驟。

2.課前的復習提問設計巧妙。

讓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用繪制熱力環流的方式來回顧前面學過的知識內容,在繪制的過程中,學生的下筆順序反映了他對熱力環流的認識是否了然于胸,下面的學生是否能立即指出錯誤同樣反映了他們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通過大氣環流最簡單的形式--熱力環流來引入大氣環流,由簡入繁,過渡自然,不留痕跡。

3.不直接將大氣環流的概念灌輸給學生,而是在三圈環流、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過程理解清楚之后再由學生總結大氣環流的概念。這種方式使學生接受新知識更自然、更積極。

地理復習教案高考(精選篇5)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陸分布:陸地占29%,海洋占71%;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無論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

1.大陸:亞歐(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澳大利亞六塊大陸

2.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 格陵蘭島-世界最大

群島:馬來群島-世界最大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

(6) (7) (8) (9) (10)

第2課時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

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1.大洲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跨東西半球

大洲面積:亞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極洲1400 歐洲1000 大洋洲900

經度范圍 緯度范圍 位置特征 亞洲 26°E--169°W 10°S--80°N 北回歸線、北極圈通過、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個緯度 非洲 17°W--51°E 35°S--37°N 南、北回歸線通過,跨南北半球,以熱帶為主。 歐洲 10°W--66°E 36°N--71°N 處于中、高緯度 北美洲 170°W--20°W 7°N--72°N 北回歸線、北極圈通過,跨低、中、高三個緯度 南美洲 82°W--35°W 54°S--12°N 赤道、南回歸線通過,熱帶面積廣 大洋洲 110°E--130°W 47°S--30°N 赤道、日界線穿過,跨東西和南北半球,同時有二個日期 南極洲 360° 62°S以南 跨經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帶為主

練習:一筆畫“世界”(注意比例和位置)

第3課時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積最大(將近一半)、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島嶼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熱帶海洋面積大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最小、緯度最高、水溫最低

海:一般面積較小,靠近大陸由半島和島嶼同大洋大致隔開

邊緣海瀕臨大陸,以半島或島嶼同大洋分開,如我國的黃海和東海。

內海伸入大陸內部,僅以狹窄水道同大洋或邊緣海相通,如我國渤海。

(陸間海—地中海 內海—渤海 邊緣海—東海、南海 )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世界主要海峽:

地理復習教案高考(精選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了解能源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2.理解能源開發的條件;

3.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設的成就及綜合開發的意義;

4.理解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與能源的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治理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圖表資料,分析能源資源開發的條件及山西能源綜合開發的意義;

2.通過師生互動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

1.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促進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理解“開發”與“整治”的辯證關系,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去評判地理事物的合理與否,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1.評價山西資源開發條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設和能源綜合利用的具體措施與發展方向。

3.山西能源資源的開發過程中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方法與手段。

三、教學方法

導入漸進法、創境設問法、多媒體展示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我國近些年能源需求的數據及國民經濟發展迅速的圖片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圖表。

學生討論:我國能源資源開發的必要性。

教師歸納: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能源需求與日俱增,充足的能源供應是保證區域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條件,所以加快能源資源的開發加快能源基地的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舉措。

導入新課:山西省是我國主要的能源供應基地,素有“煤炭之鄉”的美譽。本節課我們就以山西省為案例討論能源基地建設的條件、發展的方向及開發過程中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板書課題:能源的開展——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講授新課】

課堂活動:閱讀教材,學生歸納能源基地建設的區位條件(資源開發條件)。

學生歸納:資源狀況、市場條件、交通條件。

創設情境:“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礦的分布圖”,學生分析山西煤炭資源狀況。

教師強調:區域的資源狀況應從資源的分布、種類、品質、組合狀況、開采條件等角度來分析和描述。

學生歸納:資源狀況——分布廣、煤種全、品質優、開采條件好……

知識拓展:教師講授我國煤層氣的分布及開發利用現狀。

教師轉承:了解了山西省煤炭資源狀況,讓我一起來分析其資源開發的社會經濟條件。

創設情境:多媒體“中國與世界主要能源消費結構圖”、“我國能源生產量與消費量情況對照表”。

學生討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對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的意義。

教師歸納:隨著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量還會繼續增加,能源缺口將進一步擴大,而且我國以煤炭消費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這些都為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

創設情境:多媒體展示“我國主要工業中心與城市分布圖”“我國主要鐵路干線分布圖”,分析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的良好交通條件。

學生歸納:位置適中,交通便利。

教師歸納:前面我們從資源狀況、市場交通條件綜合評價了山西煤炭資源開發背景——山西省具備能源基地建設得天獨厚的條件。

板書歸納:

(一)山東省煤炭資源開發條件:

1.資源條件:分布廣、煤種全、品質優、開采條件好;

2.市場條件:市場廣闊;

3.交通條件:位置適中、交通便利。

教師轉承:為了充分發揮山西省煤炭資源優勢,加快山西煤炭的開采和加工轉化,從1982年起,國家加快了建設山西能源重化工業基地的步伐,取得了許多成就。

課堂活動:學生閱讀教材,歸納自1982年以來山西利用能源優勢是如何加快能源基地建設步伐并取得了哪些成就。

學生歸納:(略)

地理復習教案高考(精選篇7)

【課標要求】

1、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地區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和問題,了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途徑。

2、以某農業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的發展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了解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

【教材分析】

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地理條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以致影響到區域經濟的特點、布局和發展方向。本章教材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這一中心,從農業、工業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闡述。本節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首先從氣候、地形、土壤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方向介紹了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地理條件,然后從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角度指出了該區農業的布局特點,著重介紹了商品糧基地農業生產的突出特點,最后從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鹽堿化和草場退化、自然災害頻繁和環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從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該區域農業發展的方向。

其中,區域農業發展條件及發展方向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學習本節內容應抓住:區域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決定區域發展特點→區域發展方向這一主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實現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哪些因素。

2.通過閱讀地形和氣溫、降水分布圖,了解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

3.通過對比和分析,了解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并深入探討東北地區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和商品糧基地建設的特色。

4.結合具體發展模式,分析東北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方向。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網絡、報刊、雜志等各種媒體收集地理信息及從現實生活中獲取地理信息,如結合本地的農業、發展條件,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理論和方法對本地區的農業地理信息進行梳理、分析、解釋,得出本地區的農業發展特點、發展中存在問題,及今后發展的方向。

2、關注中央的農業政策和經濟發展的策略調整,了解全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2、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

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1.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

2.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深入探討東北地區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和商品糧基地建設的特色。

3.分析東北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方向。

【教學難點】

1.實現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哪些因素。

2.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

【教學方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三、農業布局特點——三大農業生產區域

東北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地域差異顯著,農業生產的地域性突出。根據氣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農業生產自然條件的差異(圖4.4~4.5)及農業生產方式的不同,東北地區可劃分為三大農業生產區域。

思考:閱讀圖4.3、圖4.4和圖4.5,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呈現什么規律?

點撥:從東南向西北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總趨勢是逐漸遞減的。但受丘陵、山地地形的影響,局部地區不符合上述趨勢。

2.東北地區自然條件南北向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是什么?

點撥:緯度

3.東北地區自然條件東西向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是什么?

點撥:海陸位置和地形

耕作農業區

林業和特產區

畜牧業區

分布

平原地區: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

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草地

主要(樹、畜)種

玉米、大豆、小麥、水稻等作物

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松、蒙古櫟、白樺等

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

特殊分布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種植比例逐漸減少。②小麥和大豆種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漸增多。③水稻多種植在遼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區以及東部山區的河谷盆地。④隨著育種和種植技術的進步,水稻種植已擴展到北緯50°以北的黑龍江沿岸。

①大小興安嶺是我國的林區(圖4.6)。②長白山區是我國主要的鹿茸、人參等珍貴藥材產區,③延邊盛產蘋果梨。④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五陵區是我國的柞蠶繭產區。⑤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

①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的三河牛和三河馬,是聞名國內的良種。②松嫩平原西部是東北紅牛的商品生產基地,有良好的半農半牧飼養條件。③廣大農區的舍飼養畜業發展較快,主要飼養豬、-、肉牛、奶牛等。牛奶及乳品業發展較快,并向專業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

特殊分布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種植比例逐漸減少。②小麥和大豆種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漸增多。③水稻多種植在遼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區以及東部山區的河谷盆地。④隨著育種和種植技術的進步,水稻種植已擴展到北緯50°以北的黑龍江沿岸。

①大小興安嶺是我國的林區(圖4.6)。②長白山區是我國主要的鹿茸、人參等珍貴藥材產區,③延邊盛產蘋果梨。④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五陵區是我國的柞蠶繭產區。⑤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

①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的三河牛和三河馬,是聞名國內的良種。②松嫩平原西部是東北紅牛的商品生產基地,有良好的半農半牧飼養條件。③廣大農區的舍飼養畜業發展較快,主要飼養豬、-、肉牛、奶牛等。牛奶及乳品業發展較快,并向專業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

活動:1.歸納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的自然條件,并填寫表4.1。

點撥表4.1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的自然條件

農業生產類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條件

農業生產類型

布局的主要自然條件

耕作業

有利條件是平原廣闊,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的是熱量不足,只能滿足對熱量要求不高的農作物,且能一年一熟。

林業

有廣大的濕潤半濕潤的山地丘陵,溫度低,樹木成材時間長,病蟲害少。

畜牧業

有一定面積的草原,但長達半年以上的低溫天氣,降水又少,草類枯干期長,不利于畜牧業的發展。

2.在《地理2》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水稻種植業的特點和地區分布。根據水稻在東北地區的分布特點,討論農業生產應怎樣處理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水稻多種植在遼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區以及東部山區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種和種植技術的進步,水稻種植已擴展到北緯50°以北的黑龍江沿岸。

點撥水稻種植多選擇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區。由于培育耐低溫的水稻品種,種植技術的進步,縮短了水稻的生產期。

3.東北地區畜牧業分布較廣,但是農區畜牧業在畜牧業總產值中仍占絕對優勢。這與全國其他地區的情況相似。

(1)農區發展畜牧業有哪些有利條件?

點撥:農區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有:①克服天然草場夏季生長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來源季節不均的問題。欄棚可使牲畜免受到寒凍。②養畜業與種植業結合,廢物互用,充分利用資源。③能防止環境污染。

(2)結合《地理2》中學習的大牧場放牧業,為我國廣大牧區畜牧業的發展提出你的建議。

點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①人工播種優質草種,改良牲畜。②將草場劃片進行管理,執行輪流放牧的經營生產方式,但不宜種植糧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場沙化。③增打機井,保證人畜飲水。

4、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商品糧基地建設

⑴大規模機械化生產

農場經營規模大,有利于推廣先進技術,實現機械化生產(圖4.9)。東北地區成為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地區之一。

⑵地區專業化生產

農業生產的地區專業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條件內部分異的基礎上,東北商品糧基地已經形成了糧食作物的地區專業化生產(圖4.10)。

東北地區商品糧基地主要分布在濕潤和半濕潤的東北平原地區。

主要糧食作物品種

主要分布區

水稻

東部的山間河谷盆地和遼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區

小麥(以春小麥為主)

北部地區,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

松嫩平原,這里已經形成我國的“玉米帶”

中美兩國的玉米帶的比較:詳見《導學》第四章第一節“重難核心突破”之拓展延伸“中美兩國的玉米帶的比較”

(閱讀)什么是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呢?請閱讀P66“閱讀: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此閱讀材料簡單介紹了農業的地區專業化生產的特點、發展演變的大致過程)

(活動探究)請自主探究P66“活動”

閱讀表4.2,結合已有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東北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率比較高的主要原因。(我國東北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率比較高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東北地區的大型國營農場集中,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地區專業化生產水平高,糧食總產量居全國首列,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7;東北地區人均糧食占有量高,如2001年全國4個農村住戶平均每人出售糧食超過500千克的省份中,3個是東北的3個省,其中吉林和黑龍江是僅有的兩個超過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糧數量占全國商品糧總量的1/3。)

(2)東北平原不僅現在是我國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而且將在我國的商品糧供應方面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你認為這一論點有道理嗎?為什么?(從農業生產條件看,東北地區在全國的比較中具有較強的優勢,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較高,更具有農業規模經營的基礎。同時,伴隨著全國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業化步伐。耕地資源將繼續呈現下降趨勢,影響糧食總量的增長。因此,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國的商品糧供給仍是一個比較緊張的格局。鞏固東北的商品糧基地,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隨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濕地保護工程的實施,東北地區靠擴大耕地面積(開墾荒地)來增加糧食產量的途徑將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東北地區在全國商品糧供應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徑有哪些?(這一部分可以參考下一個標題“農業發展方向”中的“平原區農業發展方向”中相關內容。)

347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天际源广告-形象堆头,企业文化墙,喷绘,门头招牌设计制作专家 | 贴片电容代理-三星电容-村田电容-风华电容-国巨电容-深圳市昂洋科技有限公司 | [官网]叛逆孩子管教_戒网瘾学校_全封闭问题青少年素质教育_新起点青少年特训学校 | 热回收盐水机组-反应釜冷水机组-高低温冷水机组-北京蓝海神骏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定位管理系统_汽车GPS系统_车载北斗系统 - 朗致物联 | 上海三信|ph计|酸度计|电导率仪-艾科仪器 | 杭州高温泵_热水泵_高温油泵|昆山奥兰克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 捷码低代码平台 - 3D数字孪生_大数据可视化开发平台「免费体验」 | 煤棒机_增碳剂颗粒机_活性炭颗粒机_木炭粉成型机-巩义市老城振华机械厂 | EDLC超级法拉电容器_LIC锂离子超级电容_超级电容模组_软包单体电容电池_轴向薄膜电力电容器_深圳佳名兴电容有限公司_JMX专注中高端品牌电容生产厂家 | 自清洗过滤器-全自动自清洗过反冲洗过滤器 - 中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淘趣英语网 - 在线英语学习,零基础英语学习网站 | 美国PARKER齿轮泵,美国PARKER柱塞泵,美国PARKER叶片泵,美国PARKER电磁阀,美国PARKER比例阀-上海维特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二部 | 广州网站建设_小程序开发_番禺网站建设_佛山网站建设_粤联网络 | 地图标注|微信高德百度地图标注|地图标记-做地图[ZuoMap.com] | 台湾Apex减速机_APEX行星减速机_台湾精锐减速机厂家代理【现货】-杭州摩森机电 | 小型手持气象站-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多要素微气象传感器-山东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钢骨架轻型板_膨石轻型板_钢骨架轻型板价格_恒道新材料 | H型钢切割机,相贯线切割机,数控钻床,数控平面钻,钢结构设备,槽钢切割机,角钢切割机,翻转机,拼焊矫一体机 | 武汉高低温试验箱_恒温恒湿试验箱厂家-武汉蓝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齿轮减速马达一体式_蜗轮蜗杆减速机配电机-德国BOSERL齿轮减速电动机生产厂家 | 压力变送器-上海武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集菌仪_智能集菌仪_全封闭集菌仪_无菌检查集菌仪厂家-那艾 | 留学生辅导网-在线课程论文辅导-留学生挂科申诉机构 | 深圳富泰鑫五金_五金冲压件加工_五金配件加工_精密零件加工厂 | 控显科技 - 工控一体机、工业显示器、工业平板电脑源头厂家 | 锂电混合机-新能源混合机-正极材料混料机-高镍,三元材料混料机-负极,包覆混合机-贝尔专业混合混料搅拌机械系统设备厂家 |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工业零排放|水厂设备|软化水设备|海南净水设备--海南水处理设备厂家 | 应急灯_消防应急灯_应急照明灯_应急灯厂家-大成智慧官网 | 智慧食堂_食堂管理系统_食堂订餐_食堂消费系统—客易捷 | 武汉EPS线条_EPS装饰线条_EPS构件_湖北博欧EPS线条厂家 | 全自动端子机|刺破式端子压接机|全自动双头沾锡机|全自动插胶壳端子机-东莞市傅氏兄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钢格板|镀锌钢格板|热镀锌钢格板|格栅板|钢格板|钢格栅板|热浸锌钢格板|平台钢格板|镀锌钢格栅板|热镀锌钢格栅板|平台钢格栅板|不锈钢钢格栅板 - 专业钢格板厂家 | 低合金板|安阳低合金板|河南低合金板|高强度板|桥梁板_安阳润兴 北京租车牌|京牌指标租赁|小客车指标出租 | 金联宇电缆总代理-金联宇集团-广东金联宇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 防爆电机_防爆电机型号_河南省南洋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纯化水设备-纯水设备-超纯水设备-[大鹏水处理]纯水设备一站式服务商-东莞市大鹏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电线电缆厂家|沈阳电缆厂|电线厂|沈阳英联塑力线缆有限公司 | 制氮设备_PSA制氮机_激光切割制氮机_氮气机生产厂家-苏州西斯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 三佳互联一站式网站建设服务|网站开发|网站设计|网站搭建服务商 赛默飞Thermo veritiproPCR仪|ProFlex3 x 32PCR系统|Countess3细胞计数仪|371|3111二氧化碳培养箱|Mirco17R|Mirco21R离心机|仟诺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