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
通過寫讀后感,可以回顧和總結所讀內容,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進行歸納和概括。寫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下載,供大家參考。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
這個詞諷刺了那種自欺欺人的人的做法。掩耳盜鈴的意思就是捂著耳朵去偷一碰就會響的鈴鐺,在此成語故事中,這個人以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別人也就聽不見了。著實很可笑很諷刺。一般我們講這個故事就是說有一個人去偷鈴鐺,泛泛而談。其實不然,這個故事是有真名實姓的,偷的也不是鈴鐺,而是銅鐘。
春秋末年,大將范吉射一家因被追殺,只好逃離晉國。一天,有個人在范家的門口發現了一口鐘,很漂亮,于是便想要把它偷走。可是鐘太重了,他根本不能背走它。過了一會兒,他想出了一個主意:鐘不是太重嗎?那就把它敲碎,一塊一塊地搬走不就行了嗎?于是,他很得意地找來一個鐵錘,用盡全身力氣砸向大鐘。“當——”,鐘發出了震耳欲聾的響聲。因為這鐘是銅澆鑄而成的,自然是一點也沒破損。他又猛力砸了一下,鐘仍然發出很大響聲,只稍微晃了幾下,完好無損。這時他突然意識到,如果再繼續砸下去,這“當當”的聲響被人聽到,就偷不了鐘了。他自以為聰明,又想出了個辦法:捂住自己的耳朵再砸。這就是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這則成語諷刺了這種自欺欺人的愚蠢行為。那么為什么后來鐘變成了鈴呢?這是由于在古時,鐘和鈴都是樂器,所以后人將“掩耳盜鐘”演變為“ 掩耳盜鈴”。
如今這個成語被韓喬生惡搞成了“迅雷不及掩耳盜鈴”,老韓巧妙地把迅雷不及掩耳和這個詞融和起來,達到了令人噴飯的效果。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2
古時候,有個人看見別人家門外有一口大鐘,想出了壞主意:把鐘偷回家。他開始左思右想終于想出一個好主意:把自己的耳朵堵上不就聽不見了嗎?他用一塊布遮住耳朵,還用手緊緊的捂住,他一砸鐘,鐘聲招來了許多人,當場就把他抓住了。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掩耳盜鈴的事比如:我們在上課時有些同學想說話就用書遮住臉和同桌說話以為老師看不見他在說話;還有就是大家在捉迷藏時自己躲在草叢里,樹枝在不停地搖動別人已經看見你了,但自己還不知道。
我讀完這個成語得出一個道理自己看不見別人,不代表別人看不見你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3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
故事講的是一個人看見了別人家門前有一個小鈴鐺,于是,他就想把鈴鐺偷回家。他掩住自己的耳朵,他聽不見,別人卻聽得見,他這種做法是自欺欺人的行為。
我也做過這樣愚蠢的事:剛上學的時候,我也很貪玩,上課時,我不認真聽講。我想:反正家長也不在我身邊,看不到我的表現。讀了這個故事我才明白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并沒有欺騙別人,而是坑害了自己。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千萬不能占為己有。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4
從前有一個小偷,想盜取一個用上等黃銅鑄成的大鐘。可是鐘太重了,他又搬不動,左思右想決定找個東西來把它打碎,然后把碎片一塊一塊搬回來。于是他找來一個大鐵錘狠狠地砸鐘,發出巨大的響聲,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只要自己聽不見,別人就也聽不見,結果可想而知。
大家一定會說這個掩耳盜鈴的人很愚蠢,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有時候我們也是這樣做的.,比如說:有時候,老師正在讓大家朗誦課文,你卻用書蒙著自己悄悄和別人說話。同學們正在朗讀,而你假裝讀,用書遮著自己,悄悄和別人說話。你可能以為老師沒看到你吧,或許老師這時看你看得最清楚。我們千萬別再”掩耳盜鈴“了。
”掩耳盜鈴“的人,是十足的唯心主義者。鈴聲是客觀存在的,怎么能憑自己捂住耳朵可以否定的呢?”掩耳盜鈴“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5
今天,我讀了一篇《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故事講得是一個人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家的鈴鐺,結果手剛碰到鈴鐺就響了,被人發覺了。看到這里,我發出了笑聲,這人太笨啦,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自己聽不見,別人卻能聽見,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實際上是自己欺騙自己。不屬于你的東西絕不你據為己有。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并沒有欺騙到自己,而是害了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引以為戒。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6
《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故事名揚中外,今天我也讀了這則寓言故事,讓我大有所悟。
這則故事講了,一個人看到鄰居家門口掛著一個精美別致的鈴鐺,便想把這個鈴鐺偷回來。正當他要動手時就想到這個鈴鐺一碰就會發出清脆的響聲,會讓別人聽見。于是他想起了辦法,不到一會他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腦袋說:“我怎么這么笨呢,想:鈴鐺的聲音只有耳朵才能聽到,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伸手去偷鈴鐺。誰知手一碰到鈴鐺就發出清脆的聲音,結果當場被人抓住了。
讀了這則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自欺欺人,就像媽媽常常教育我的,在學習上不懂就要問,不能不懂裝懂或去看后面答案,這樣看上去都會做了,其實還是不會做。既騙了老師又騙了家長。最后坑害的還是自己。今后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都要想辦法把他解決,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懂得地方要認真地思考,及時地問老師、同學、家長,直到弄懂為止會做為止。
以后我會經常用這個故事來提醒自己,不做故事里的“笨蛋”。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7
無意中我又翻到了之前看的這本《成語故事之掩耳盜鈴》,在課本上我們也學習過這則故事,可今天我再看時,臉不由自主的紅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偷看到別人家的門鈴十分喜歡,于是晚上就搬來板凳,準備把它偷走。可是小偷知道只要他一碰鈴,這家人就會聽到,肯定會也來抓他。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只要掩住耳朵,那不就聽不到鈴聲了嗎?于是,他掩住自己的耳朵,準備盜鈴,誰知他一碰鈴就被別人聽到了,把他捉了個正著。
哎!這個小偷真是傻啊,你這不是自欺欺人嗎?你捂住自己的耳朵,只有你聽不到鈴聲,但人家照樣可以聽到呀!活該你被抓。再說,你有手有腳的,怎么不通過自己的雙手的辛勤勞動來獲取門鈴呢。
在指責書中小偷的同時,我不由得想到我也干過這樣的事,也曾自欺欺人過。記得那次放學后,我到家就看起了電視忘了寫作業這回事了。第二天一上課,老師就問:“大家的作業都寫完了嗎?”我這才想起來我根本沒寫作業,可現在再寫已經來不及了,我只好硬著頭皮跟著同學們附和:“寫完了。”本以為就此能蒙混過去,只要我說寫完了別人肯定不會懷疑的,誰知一向不檢查作業的老師今天卻開始檢查起作業來。完了,完了,該怎么辦呢?老師離我越來越近,我就感到我越來越緊張,手心都冒汗了。突然我靈機一動,開始翻起書包來,等到老師走到我跟前時,我裝作十分著急的樣子說:“老師,我作業忘帶了。”或許老師看我表演的這么著急,又或許是不想拆穿我的謊言對我說:“下次記得帶來。”我一下松了口氣,開始為自己的小聰明感到驕傲。當時自作聰明的我,課后我并沒有把作業補上。
直到今天再看這本書,我才發現我竟然和書中的小偷一樣,干著自欺欺人的事情,而且不止一次耍著我那引以為傲的小聰明。書中的小偷是捂著耳朵以為他聽不到鈴聲,別人也一樣聽不到鈴聲。而我是捂著耳朵告訴自己你這樣做是對的,不去聽別人的任何聲音。照這樣下去,我害得不是別人,反而是我自己。其實生活中,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干著自欺欺人的事,從現在開始請大家和我一起反省吧!
再次遇到這樣的書是我的幸運,我要改正我這個自欺欺人的壞毛病,做一個誠實、上進的好學生。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8
今天下雨在家不用畫畫我拿起成語故事讀起了《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有一個貪財的人看見了一口大鐘,就想背回家去。可是鐘太大、太笨重,他一連搬了幾下,都沒能搬動。于是,他找來一只鐵錘,打算把鐘砸碎,再一塊一塊拿回家去。不料那人用錘砸鐘的時候,發出了一陣陣洪亮的`鐘聲。這下他可犯難了:“要是別人聽見響聲,都來奪鐘怎么辦呢?"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他認為:只要自己的耳朵聽不見了,別人的耳朵應該也同樣聽不見。于是,他放心大膽地用力去砸鐘,巨大的響聲傳得很遠,官差聞聲趕來,把他抓獲了。看到這里,我不由自主地笑出了聲:那個人太愚蠢了,真是自欺欺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實際上是自己欺騙自己;做任何事情要經過再三考慮以后再做,不能隨便下結論,那樣倒霉的只會是你自己,不會是別人。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都在看著呢?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9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故事說的是:一個人看上了一戶人家門上掛著的門鈴,可是擔心偷盜時發出響聲,就遲遲不敢動手。后來,他想出一個自認為的好辦法——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不就聽不到響了嗎?他剛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摘鈴,鈴就響了,他也被主人給抓住了。
這個人自以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聽不到響聲,別人也就不會聽到響聲了,這真是太荒唐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還想掩蓋事實,最終是自己欺騙自己。聯系到我們學習上,有些同學為了考個好成績,就事先寫好小紙條來抄,雖然取得了優秀的&39;成績,但并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最后受欺騙的還是自己。
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決不做掩耳盜鈴的人。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0
今天,我看了《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是說有個人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就被人發覺了。
讀完這篇寓言,我發現自己也有類似的.情況。
有一次,上口琴課時,老師講完曲子以后問我們都聽明白了嗎。另一個同學說:“老師,我明白了。”我看見那個同學點頭了,雖然我不太明白,但我也說:“老師,我也會了。”然后,老師就讓我們單獨吹。那個同學吹完了獲得了老師的表揚,而我卻吹不出來。
我想來想去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自己欺騙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很愚蠢的。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1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上面的有《打草驚蛇》《刻舟求劍》《對牛彈琴》《畫龍點睛》……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掩耳盜鈴》了。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買了一個好大的鐘,把它放在大門旁,有一個人想偷走它,想要偷這么大的一口鐘是非常不容易的呀!因此他準備把大鐘敲碎再拿走,哪知道捶子剛一敲上大鐘,大鐘就嗡嗡的響了起來,怎么辦呢?這個人,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想,如果我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聽不到聲音,不就可以偷走了嗎?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然后放心的爬上門去,把大鐘偷下來,不料,他剛把大鐘拿到手,大鐘就叮當的響,主人聽到后立刻開門把那人當場抓住了。他驚奇的問主人”你好厲害“我都把耳朵掩住了你是怎么知道我偷你的大鐘的呢?主人說”你這個笨蛋,你掩住的是你自己的耳朵,并沒掩住我的耳朵啊“
讀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了我明明是掩蓋不住的事情卻偏要想辦法去掩蓋,結果只是自己騙自己。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2
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則寓言,與爸爸交談以后,我認識到了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不是因為自己的不聽、不聞、不看而發生變化、或不存在的。看起來這個道理十分簡單,但是在我們生活中也會發生這種可笑的蠢事。我爸爸就給我講了一個這樣的事情:早上,天亮了,家人把窗簾打開了,自己呢,還想多睡會兒,就把窗簾拉上,然后把自己能聽見的鬧鐘都關上,假裝天還沒有亮,心安理得的接著睡覺。這就是生活版的《掩耳盜鈴》。說道這里,我聯想到了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衣》,童話中的皇帝看不見他的衣服,但是他努力讓自己看見他的衣服,是不是也與《掩耳盜鈴》有幾分相似。
我告訴大家,請在生活中,少干些自欺欺人的事吧!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3
今天我和小伙伴樂天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故事,我學到了很多。
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個人他路過一家人門口,看到他們門上有一個鈴鐺很是好看就想把它偷回家,他又怕鈴鐺的主人聽到,他就自以為是的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為這樣別人就聽不到了鈴鐺的響聲了,結果還是被鈴鐺的主人抓了個現行。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句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要做個正直的人。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4
今天,我讀了一個有趣的成語故事,名字叫掩耳盜鈴。
下面我就簡單地介紹一下:古時候,有一個小偷看中了鄰居家門口的一口鐘。一天夜晚,他去偷鐘,可是鐘太大,沒法背走,就找來了錘子,想把鐘砸碎后弄走,剛一砸,鐘就發出洪亮的聲響,小偷害怕別人聽到聲音來抓他,便自作聰明地想了個辦法:一邊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一邊用斧頭砸鐘,心里還洋洋得意地想著:只要我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這樣我就可以把鐘偷走了。結果當場就被鄰居捉住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自作聰明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大家不要自作聰明。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5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智伯把范家滅了。有人跑到范家,一看有口大鐘,就想背到自己家去。可是這大鐘又大又沉,他怎么也背不動,于是他就找來個錘子,想把這個大鐘敲碎,在一塊塊背走。可是這鐘用青銅鑄成,用錘子一敲,聲音特別響亮。這人想把它敲碎,只好特別用力,但是越用力那鐘就越響。在當時,那鐘是個寶貝,這人怕別人聽到聲音也來要這寶貝。他想,怎么才能使別人聽不見他敲打的聲音呢?想來想去,想出一個好主意:把耳朵堵上不就聽不見了嗎?于是他把自己兩個耳朵捂上,以為這樣再敲鐘就誰也聽不見了。結果,只有他自己聽不見,別人照樣聽得見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要自己騙自己,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有些事只能騙得了自己,是騙不了別人的,做人要踏踏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