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
寫讀后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作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好的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1
暑假中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優美。在這組文章里,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又真實地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
其中寫了許多關于少年兒童的事,使我在讀文章時,仿佛也在品味著自己的生活。,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地感動,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2
讀完《朝花夕拾》這本書,我對魯迅先生的兒童教育觀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者就百草園,“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與三味書屋各種的規矩和嚴厲的先生作出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孩子們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在《五猖會》中,作者被父親強行要求背誦一字不懂的《鑒略》,雖然我如夢似的背出來了,最終去了五猖會,但先前興趣盎然的心情卻悄然而去了。對五猖會的內容早已忘卻,可背誦過程卻一清二楚。這兩篇文章都反映了魯迅“孩子的天性不可壓抑”的教育理念。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3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集,共十篇。魯迅在這本書里寫了自己從幼年到青年的成長經歷。
其中有封建孝道的虛偽,自私自利的衍太太,嚴厲的父親,充滿歡樂的百草園,善良的長媽媽……
這本書中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著,吶喊著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的批判。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4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先生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仿佛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范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先生在描寫人外貌特征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5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
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總是將這些長輩的不振同改為動力寫了這部《朝花夕拾》里。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6
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寫到了兩位老師,有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
關于壽鏡吾先生,魯迅認為他知識淵博,同時也很愿意去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當初魯迅父親病重的時候,他急需一種米,然后壽鏡吾先生知道以后,從他家里給他背了米來幫助魯迅。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7
這個夢的童年部分,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質樸、最純真的。這個夢里少有批判,少有仇恨,少有那個憤世嫉俗的中年男子。有的只是一個天真聰慧的小童,在百草園中拔何首烏,在燈光下聽長媽媽講故事,或者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在紙上描繡像。
他是純真的,更是有思想的,他反對封建教育對兒童思想的束縛,他反對迷信和怪力亂神的說法……正是他先進的思想,讓他具備了成為一個大文豪,一個批判家的條件,不是嗎?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8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名作。讀完它,給我的感觸很大。
童年中也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后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乏味的生活感到不滿。
讓我們珍惜自己這美好的童年,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9
幾周下來,我讀完了《朝花夕拾》。
這本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講童年的回憶,字里行間我們都能感受到魯迅童年時期,那種純真的快樂,有趣的生活便出現在我的腦中。另一部分是理性的批判,批判那個封建社會的黑暗,那些社會上的人對兒童的影響,社會中求知的困難等等。
通過幾篇文章,我們都能感受到魯迅寄托的深切情感!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10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這篇文章共計10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和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阿長與〈山海經〉》——本文通過記敘“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八件事,刻畫了一位雖然沒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對生活有著美好希望,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的普通保姆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懷念,祝愿之情。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11
父親的病主要寫了一位庸醫,因為自己貪圖財力而耽誤病人的丑惡心里,從而魯迅四處求醫體現了出了他的孝心,但是因為父親被庸醫所騙所以最后去世了。
然而,魯迅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他不愿再看到平民百姓在被庸醫所騙,所以奔赴日本學醫,為的就是想讓平民百姓身體健康,有好的生活。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12
《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寫到了兩位老師,有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
關于壽鏡吾先生,魯迅認為他知識淵博,同時也很愿意去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當初魯迅父親病重的時候,他急需一種米,然后壽鏡吾先生知道以后,從他家里給他背了米來幫助魯迅。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13
《父親的病》這篇散文我讀過幾遍,在不同時刻總有不同的見解。
因為庸醫的誤診,父親的病越來越重,最后不治身亡。在《朝花夕拾》里讀到了青年的魯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氣。《父親的病》里寫到,在父親因庸醫愚昧而去世后,為避開那無聊的流言,也為了母親,魯迅毅然到陌生的他鄉求學。在日本留學時,為了救國圖存,毅然謝絕了藤野先生的極力挽留,又放棄自己的專業,孤獨地投入艱難的文藝運動
雖然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輕描淡寫,但是蘊藏在字里行間的那股無形的愛國熱情,把每一位讀者的心都點燃了,這是在許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覺。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14
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主要通過他童年時受的教育來表現。如《二十四孝圖》中,魯迅對于封建孝道進行了批判與斥責,認為像老菜娛親、臥冰求鯉、郭臣埋兒等類似事件,非但不會教育好孩子,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總起來,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就是:不封建迷信、不學封建孝道、在自由天性中成長,而不是被約束、限制。魯迅認為應該給予兒童自由,而不是每日在私塾中讀書成為書呆子,使原本活潑可愛的孩子變得沉悶、無趣。所以我最贊同的是他兒時教育觀念。
讀后感朝花夕拾150字篇15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十分著名的書——《朝花夕拾》。
通過這篇文章,我覺得家長關心我們的學習是好事,但也要理解我們,我們會合理安排學習與娛樂的時間,我們希望不僅能在學習中娛樂,更能在娛樂中成長。
同時,在讀這些文章時,我理解到作者在寫作手法上,常插入相關的童話、傳說和典故,使文章更增添了許多閱讀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