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600字讀后感
讀后感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它允許讀者表達對所閱讀書籍或文章的深刻理解和感受。下面是一些三字經600字讀后感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三字經600字讀后感有用。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1
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就搬了三次大家。有一次還不到放學的時候,孟子就回來了,孟母知道是他又逃學了,就生氣地把織布的梭子折斷了。并且告訴孟子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沒有了梭子還能織成布嗎?學習也是一樣道理,半途而廢什么時候才能成才啊呢?孟子聽后恍然大悟,從此發奮學習,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她為了我的學習花費了很多的心思,不僅給我買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還在每個假期專門給我補了課,。以前我不理解他們的做法,以為這都是父母應該做的,所以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媽媽嘮叨我幾句我就會滿臉不高興,有時還要頂撞幾句,學了國學書籍《三字經》后,我終于明白他們的苦心,媽媽是希望我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講的是九歲的黃香就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冬天把被窩暖熱后才讓父親去入睡。讀了這些故事,我也有了學習的榜樣,知道了要為父母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國學書籍《三字經》里的故事很多,每一個都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也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真是讓我受益無窮啊!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2
剛進__學校老師就布置作業,讓我們背誦《三字經》。通過閱讀、默記我體會到《三字經》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大致可分為五部分:一、勸教;二、必備知識;三、讀書;四、習史;五、勸學。其中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讀了《三字經》我清楚的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我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
讀了書里講孝敬那一部分,我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讀了仁、義、禮、智、信我堅信它對我們現代21世紀的學生同樣適用;《三字經》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傳統與經過幾千年不斷流傳下來的美德,蘊涵著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中說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后三次搬家,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來北京讀書,調換工作并不辭辛苦尋找好的學校,我從心里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如今早已將《三字經》熟記在胸的我,每當回顧這篇流傳700多年,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文章時,仍有啟迪心智的感悟,讓我百讀不厭,收益非淺。這瑯瑯上口的一千多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3
錢教授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解讀《三字經》,借鑒古人、融匯歷史、貫通現代,將積淀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演繹成當今社會生活道德規范的寶典。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內容廣泛,包括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經典啟蒙讀物和小百科。即使在今天,也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功用。錢教授認為,《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讀完之后我感覺《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的學習對象是父母和教師,而教育對象才是兒童學生,《錢文忠解讀〈三字經〉》是一部供父母和教師教育孩子用的讀本而非兒童讀物。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講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律。第二部分講教的內容。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像一根線,他的解讀把文化、哲學、宗教、社會、經濟、文學等等一顆顆珠子串起來。第三部分是學的部分,以眾多學習的例子,強調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
讀完之后,做為一名教師,“教不嚴,師之惰”一直回響在我耳邊。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教師地位之高,從天、地、君、親、師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上有天,下有地,中有皇帝,有父母、有祖父母,接著天地君親,第五就是老師。儒家思想講究師道尊嚴,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在中國的傳統當中,老師必須嚴格教育。教書先生甚至可以責罰不認真讀書的皇子。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4
《三字經》僅僅只用幾千字,就概括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化,很值得我們驕傲。
《三字經》中的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中演化而來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內容,較好的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有關于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見聞;父子親,夫婦順……”有關于教子的句子“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關于歷史的句子“無滅金,絕宋世;蒞中國,兼戎狄……”
讀了《三字經》,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他親眼看到一位老婦人,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從此刻苦學習,最終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詩人。我還想到了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車胤如囊螢,如映雪的故事······
總之,讀《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知道了明責任,負責任才能為國家做貢獻;“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讓我明白了勤能補拙的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見聞”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欣喜之余,我也編了一段《三字經》: 三字經,千字文,內容廣,知識博。 華夏子,千古誦,增智慧,陶情操。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5
同學們,你們猜一猜:我小時候最熟悉的順口溜是什么嗎?告訴你吧:那就是《三字經》。也許你會問:《三字經》是順口溜嗎?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你:它不僅是一本賦予我豐富知識的順口溜,還是一個鞭策我學習和教育我做人的“好老師”。
《三字經》這本書充滿著童趣,就連作者的名字——宋儒王應麟也讓我覺得好奇。它是我國古代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兒童啟蒙讀物之一,流傳已達千年之久。其中有許多經典的語句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譽為“千古一奇書”。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三字成句,和諧押韻,朗朗上口。每當我讀它的時候,不禁感嘆:應麟爺爺,你是多么聰明,多么有才華!能洞察一切事物,一定是個非常認真而細心的人。我要向你學習!
《三字經》的內容豐富,不僅使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明白了許多道理。譬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告訴我們,年輕時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到老的時候,就什么作為也沒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又讓我明白了:我們做子女的,從小就應該懂得尊敬老師和朋友,孝敬老人這些禮儀常識。
《三字經》是我生活中的一盞明燈,給我指明了方向。記得,媽媽去桃源學習了,沒人帶我回家。上課時,我的思緒早已飛到窗外,老師叫了我一聲,我才回過神來,我羞愧得無地自容。這時,我突然想起:“人不學,不知義。”我再也不敢上課走神了。
《三字經》是永不退色的經典,是文學的寶藏。它用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它是一片蔚藍的大海,而我是一條小魚,我自由自在的在里面遨游。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6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國學經典,名字叫巜三字經》
這本書的作者是宋朝的王應麟等寫成的。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化,其中中國傳統國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其中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釋義是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所處的環境和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的差別。
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兩個兄弟,他們剛出生,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可是,他們辦滿月酒算卦的時候,一個孩子是狀元命,另一個是乞丐命。那個乞丐命的媽媽不信這命,努力教育孩子,最終變成了狀元。而另一個算卦是狀元命的孩子,媽媽忽視教育,結果則成了乞丐。他哥倆相遇的時,哥哥感到很羞愧。
我想根本沒有命中注定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不一樣,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孩子從小都是一樣的,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可是是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由于受到了不一樣的教育,才使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釋義是戰國時期,孟子母親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斷織機的布來教子。我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孟子在治學方面有許多格言。學問之道,最貴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獲,不然就不會有所得。
這本書讓我懂了許多道理:比如一個人不能認命,要改變環境,主動找人學習,我以后學習會持之以恒,而不能一步登天。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7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后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講的是古圣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領導”“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么累這么認真地學習,可以留著一些知識以后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著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只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并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后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嘗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8
《三字經》的前一部分包含了論理道德。謙讓就是這數不勝數的道德中的一種。只有四歲的孔融懂得讓梨,知道自己的歲數最小,就把最小的梨留給自己,這就是一種美德。比如黃香溫席的故事就流傳千古,婦孺皆知,每個人都被黃香的孝順感動了。
《三字經》中包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歷史里出現的國家有:夏、商、周、秦、楚、齊、燕、趙、魏等國家,這些國家中,出現了許多賢明的君主,如一代明君——李世民,他深得民心,把唐朝治理地井井有條,雖然在五千年的歷史上有許多深受百姓愛戴的明君,可昏君也有不少,如隋煬帝——楊廣。他和李世民的做法迥然不同,他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顧老百姓是死是活,只有自己開心就好,他的做法是可恥的,惡人有惡報,最終,隋朝毀在了他的手里,是他把父親建立起來的隋朝斷送了。有一位賢明的君主在治理國家,這個國家有朝一日一定會興起。但是國家如果國家由昏君接手,這個國家就處于逐漸衰敗的狀態,最后滅亡。這就是國家為什么有興也有衰的原因。
五千年的中華歷史敘述完后,接著就是那些勤學苦讀的人。孫康、車胤他們倆一個利用雪的反光來讀書,一個是靠螢火蟲的光亮來讀書,他們雖然家貧,但是他們人窮志不窮,這就是那些勤奮讀書的人共同的特點,他們能如此的勤奮刻苦里我敬佩!
講完了所有的故事,我選一句語句來鞏固鞏固,比如說:曰仁義,理智信。此五常,不容穩。就是說仁義理智信這五常是不允許混亂的。書中說仁義禮智信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但在現代社會上,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數,所以我們要有禮貌,做新時代的少年。
我們要學好《三字經》長大后為祖國盡自己的一份力!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9
人們常說:“一本好的經典就是一個好朋友。”經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好的經典往往能改變人得一生,而執著于看書和愛書的我,到今天讀過的經典已經不計其數了,使我受益無窮。
盛夏我坐在院子里,微風輕輕地吹著,朦朧的月色,手中捧著《唐詩三百首》愜意的漸漸沉入夢鄉。小時候我懷著激動地心情,從媽媽手中接過我的第一本書《三字經》,他打破了我沉睡的心靈,讓圣潔的陽光照進來,于是我每天吟唱著:“人之初,性本善”,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典的世界。從此,嬉戲的地方少了一個頑皮的身影,懷著一份不舍我邁出了年幼。如今,《三字經》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于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使我心曠神怡,一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向往,對瀑布溢滿的憧憬。
我帶著對李白的崇拜,對杜少陵的向往……去更深的了解經典,也對它更多了一份期望。我深深的沉入了經典里,暢游在這知識里,其樂無窮。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會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樂趣,貯藏更多的智慧……與經典作伴,與圣賢為友,做龍的傳人。
讀經典就是讀人生哲理,經典與我有約。經典是我成長的好朋友,它不斷的孕育著我的心靈。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10
這些天我讀了《三字經》,從書中的許多信息中獲益良多。在這些故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和流動。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教養孩子或不教導孩子是父親的過錯。教學不嚴格,但教師懶惰。孩子不學習是不合適的。如果你年輕時不學習,那就永遠不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習,不懂得公正。作為一個人的兒子,方少時。親戚,老師和朋友,學習禮儀。這是我在《三字經》里讀到的一句話。這些話很好。他們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孩子管教不好,那是父母的錯。如果老師在教學上不嚴格,那是他的懶惰。如果你小時候不學習,你就不會長大想學習。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我必須更努力地學習,報答我的父母和老師當我長大了。
孟子的母親選擇了她的鄰居。如果你不學習,你就永遠學不會。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讓孟子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子有一次逃學,母親就剪下織布機上的布來教他。孟子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大學提問者,與他母親嚴格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從那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么重要。
《三字經》不僅是一本書,更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瑰寶,是永恒的經典。它濃縮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種道德吸引所有人。來和我一起讀這本好書吧。
我相信你一定讀過三字經的歷史書。但這是一本很長的古書。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深刻的真理。讀過三字經之后,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它們的含義,這樣才能完美!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11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故事:一位媽媽因為結婚,晚年紀大才生了一個兒子。因此十分寵愛他。
有一天,他發現同桌有一塊很好的寫字板。于是沒經人同意就拿回家,媽媽問他發生什么事。他一五一十的告訴她,媽媽沒有罵他,反而還說這是好事。過了不久,兒子從別人院子里拿了一件衣服。媽媽說:”我的兒子真能干,以后多那兩件。“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偷人家東西一點都不難為情。過了幾年,他的膽子也大了。偷東西判了死刑。
在他要被砍頭時,他要求和媽媽說幾句話,誰知道他要掉了媽媽的耳朵。兒子說:”當初我偷寫字板的時候,你對我又打又罵,我就不會有今天了。“
生養了兒女不加以教導,這是做父母的錯。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7
從小爺爺就交我背誦《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的知識;
這本書里有原文欣賞、精彩解說、舉例講故事。例如第一句說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別不多。但是隨著年齡的長大,每個人受所處環境的不同影響,接受教育的不同程度,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之分,形成了有善有惡的分別。就如孟母三遷的道理是一樣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學下葬祭祀人的樣子,孟母就把家搬到了街市旁,可孟子又學小商販的叫賣聲,孟母又把家搬到校舍旁,孟子這才開始認真學習了。
《三字經》這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12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大家也許知道,烏鴉是被人厭惡的生物,代表著倒霉,而其實烏鴉另外還有外號,叫“孝鳥”。據說烏鴉是很孝敬父母的,大烏鴉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就天天飛來飛去,四處尋找食物,食物找到了,自己一般都舍不得吃,而將食物喂給父母。因為烏鴉特別講究孝敬父母,所以古人就把它叫做“孝鳥”,而且對它這種行為”稱作“烏鴉反哺。
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思情最深的絕對是父母,因為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辛勤地將我們哺育成人,我們的成長中凝結著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成長,并且逐漸變得成熟的。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不知孝敬,那就喪失了人生來就有良心,那是沒有道德可言的。某些成功人士認為,給父母親吃的、穿的、喝的,并且每個月往家里寄幾個錢就是孝敬父母的話,那你再看看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孝與親,所當執。”意思是在冬天的時候黃香為父親溫暖床被,他自己很冷,但父親每個冬天的夜晚都很暖和,這種孝順的品質,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效法的。
給父母捶一次背,揉揉肩膀,給父母洗一次腳,跟他們談談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用好的成績回報他們,就是我們對他們的孝敬,我們要用盡全力去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我也要更好地努力學習,長大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當我也成為成功人士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將是父母、是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將我撫養成人,我要做的就是用行動孝敬他們,用最真摯的愛去報答他們。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13
我剛讀一年級不久,就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陳老師說,它能將我們步入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殿堂,讀了它,能夠讓我們做博學兒童,它就是我的啟蒙經典——《三字經》。從此,我對《三字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是,《三字經》讀起來并不那么簡單,平時很長的課文我都能倒背如流,而《三字經》卻讓我焦頭爛額,雖然字數少,卻很不容易背。和藹可親的陳老師對我說:“孩子,咱們應該先弄清楚它的意思,明白古人給我們講了什么道理后才會更容易背誦,因為古語跟我們今天的語言有區別哦!”這一招果然很靈,我能背誦很多則《三字經》了。
一天,我放學回到家里,書包一放,搖控板一按,就與我親愛的喜羊羊見面了,媽媽說:“孩子,你能背一下《三字經》的第三十二則嗎?”“能!”我一聽,來了精神,流利地背著:“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它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它告訴我們要勤奮刻苦學習。”哦,我明白了,媽媽是在告訴我要先做完作業才能看電視,這就是老師說的要“學以致用”呀,看來這《三字經》做起來比讀起來更難。
所以,《三字經》不僅會讀,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行動。通過學習《三字經》,我明白了“人之初,性本善”;從“孔融讓梨”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謙讓;從“孟母教子”中我明白了學習要持之以恒。怎么樣,小朋友們,我學得還不錯吧?你想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嗎?那塊來讀《三字經》吧!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14
在不知不覺中,暑假已經過了一大半,我心猿意馬,心一直閑不下來。今天有點強迫自己做宅男,不是絲竹充耳,而是書香相伴。
西安出版社出版的這本《三字經》,不僅有三字經的原文,還有大量的注釋、翻譯與典故,編排也很有新意,值得一看。全文包括良好的教育方法、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君臣父子夫妻關系和諧相處、誦讀古典書籍及其次序、朝代更替盛衰存亡及其規律、自幼勤勉讀書等六個方面。以前我也讀過此書,但不齊全不專心,這次卻讀得輕松,讀得細致,其中最感興趣的是書中的一些典故,尤其是以前沒有接觸過,感覺收獲挺大的。
例如桅桿喻正比喻一個正直的人必須時刻留心,提防各種壞思想的侵蝕;溫公警枕告誡讀書人要孜孜不倦,夜以繼日,學業方可不斷長進;師文拜師說明求學要謙虛要有足夠的誠意與決心,方可得到高人與名師的指點和幫助;朱暉守義指明了只有舉人為賢,做到守信忠義,方為各方所服;趙孝愛弟比喻兄弟情深,感天動地;周公吐哺說明不管官至幾何都要明白創業的艱難,要小心謹慎對待他人,絕不驕傲凌人;削簡為冊意為不被艱難條件所難,奮力讀書,終有成功之時。
我喜歡品讀此書,不僅因為它是語文新課標必讀之書,而且里面飽含大量典故,蘊涵無數道德倫理,讀來一箭雙雕。不錯!
三字經600字讀后感篇15
我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三字經的故事》,映入眼簾的是幾句瑯瑯上口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講的是,黃香出生在一戶貧苦人家,父親和母親都是農民,他們早出晚歸,常常天沒亮就起床干活,到深夜才回家。因此黃香十分心疼父母,從而更加孝敬父母。有一年的冬天,天異樣寒冷,但黃香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上得起私塾,依然努力耕作。很晚了,父母還沒回來,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母回家后多點溫暖,躲進父母冰冷的被褥里,用自己的體溫為父母溫席。這個故事成就了一個千古佳談,黃香這個名字在民間婦孺皆知。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孝敬父母的黃香肅然起敬。是啊,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義務。父母毫無怨言、不辭勞苦地支撐著一個家,我們作為子女的難道不該孝敬、順從、回報他們嗎?你想想,黃香當時的年齡比我們還小,卻懂得孝敬父母,我們可以說是他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卻不能體諒父母的辛苦,反而讓他們操心,擔憂,成為他們的負擔。
我們在家也是個實實在在的“小公主”小皇帝,平時幾乎不干家務活,甚至自己的事都要父親母親代勞,簡直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現在讀了有關黃香的故事,對比自己的所作所為,我感到無比內疚。比起黃香,我不但不能為父母分憂,反而給父母增添麻煩。所以,我要以黃香為典范,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