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600字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問世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后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滸傳讀后感600字,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1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讀完后,我被梁山好漢的正義凜然和他們情同手足的義氣所深深感動。
這部書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們,聚義梁山泊,直至招安而失敗的全過程,從這部經典的農民起義小說中,反應了作者施耐庵對朝廷黑暗和統治者昏庸的強烈的不滿和憤慨。
《水滸傳》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鮮明的好漢,比如一身正氣,視死如歸的魯智深他們豪爽粗狂卻不失風度;待人誠懇、正氣凜然的宋江和盧俊義;勇猛異常的關勝、董平等,幾乎沒人能與之匹敵;吳用和公孫勝的計謀與智識也令人驚嘆,像這樣性格的鮮明人物還有許多。
在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對花和尚魯智深印象頗深。為什么他叫花和尚呢?因為他身上紋了許多紋身,他還特別喜好喝酒,但是這只是表面,實際上他是一位重情義、重義氣、充滿正義感的英雄。雖然性格豪爽粗獷,卻富有智慧,而且膽大心細。在打死鎮關西后,他不慌不忙不像別人殺了人就跑,而是指著鎮關西罵“你詐死,別以為灑家不知,等會兒灑家再與你理會”,然后從容不迫地離開;放走金老漢時還拿條板凳坐了兩個時辰,估摸人走遠了他才走,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智慧和膽大心細;在史進去打抱不平被抓后,魯智深暴跳如雷,拎起禪杖就要去殺知府,卻被識破,又被抓了起來,面對審問時,他又充滿正氣地說:“我就是來救人的,既然被抓,無須多問,只殺便是!”
這充滿氣概的言語讓我為之傾倒。他的正義和舍己救人的品質值得我學習。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2
在四大名著中,《水滸傳》可是我最喜愛的書了!
我十分佩服宋江、柴進、吳用、盧俊義等一百零八將。其中宋江的盡忠盡義,柴進的仗義疏財,吳用的足智多謀,盧俊義的英勇善戰,武松的敢作敢當,都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那行者武松了。
一談起武松,我想說的話就如江水滔滔,連綿不斷。武松他曾在梁山與眾兄弟立過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由此可見兄弟之間情誼深厚。在《水滸傳》中對武松的描寫有兩件事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一件事景陽崗打虎,第二件事單臂捉方臘。這其中我又最喜歡武松景陽崗打虎這段。
話說武松帶著哨棒來到店里,“三碗不過崗”的大紅旗映入眼簾,武松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氣喝了十五碗就上路。正在武松想要睡覺時,一只老虎突然蹦了出來,那老虎又饑又渴,老虎用兩只爪子往地上一按,縱身一撲,從半空中竄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用盡全身力氣按住老虎,一頓亂打,六七十拳后武松盡平生神威,仗胸中武藝,將老虎打做一堆,就像一只空空的錦皮袋。
性格剛烈,敢做敢當的武松給了我勇氣,給了我敢做敢當的勇氣。通過對武松的了解讓我找到了我自己最大的缺點,那就是缺少勇氣,怕苦怕累,知難而退。我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自己能改掉這些毛病,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3
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我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它表現了北宋徽宗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被逼上梁山,打起“替天行道”的旗號除暴安良起義的故事。但可惜,他們只反權奸不反皇上和朝廷。宋江,雖是頭領,卻不顧眾人反對,最后受朝廷招安。一百零八位好漢最后慘死的慘死,歸隱的歸隱,出家的出家。
讀完整本書,帶給我最多的心情,應該是悲痛和憤懣。
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什么事情,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正確的選擇。
是啊,不正確的選擇讓昔日威風凜凜的梁山泊毀于一旦。設想,如果當初宋江沒有錯誤地決定受朝廷招安,而是繼續做著除暴安良的事業,雖然去除不了草莽的名聲,但一百零八位好漢的結局會不會這樣悲慘呢?
《水滸傳》這本書,其實也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啟示。
小朋友面對糖果的誘惑,做出不正確的選擇,可能被拐騙,導致家庭破碎;青少年面對電腦的吸引,做出不正確的'選擇,致使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老年人面對騙子的花言巧語,做出不正確的選擇,可能讓自己省吃儉用一輩子積攢起來的錢財被騙一空。這些,足以說明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多么重要。
小鳥不貪嘴,可以免去多少危險;人類不大興土木,可以存活多少樹木;科學家不研究毀滅性武器,可以讓地球少多少危機……正確地選擇很重要,這是《水滸傳》給我最深刻的啟示。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4
《水滸傳》寫的是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的傳奇故事。他們的勇與力、智與真,主持正義,追求理想,以及朋友的合力相助、患難與共,都使我們無限景仰,熱血沸騰。
《水滸》英雄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具有超人的勇、驚人的力,讓人讀著讀著就不禁瞪大眼睛,張大嘴巴。的確,這樣的英雄在現實生活中或許并不存在,但人們需要他們,人們在向自然要生存,要發展的拼搏中,在與社會種種惡勢力的斗爭中,需要與期待著這種壓倒一切的力量,不可阻遏的氣勢,無往不勝的精神。人們在這些英雄身上體會到了一種陽剛,壯烈、偉大的美,感悟到了人作為世界的主人的本質力量。它能使人精神振奮,斗志昂揚地迎接人生道路上的種種挑戰。
《水滸傳》這本小說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展示了朋友間的“死生相托”、“患難相扶”這種十分珍貴的人類感情,具有感動天地的力量。“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也應該成為我們今天人生的美好理想。這本小說之所以吸引人,也是因為小說中的一些英雄不拘禮法,不計名利,不做作,不掩飾,“任天而行,率性而動”,保存了一顆“絕假純真”的“童心”,與那些被封建理學扭曲了人性的“假道學”、“大頭巾”的虛偽做作,心胸狹窄成了鮮明的對照。
《水滸傳》這本小說可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5
終于,再次合上書,讀完了《水滸傳》,眼前又是一副水深火熱,劫富濟貧的場面。梁山上的那一百零八位好漢,也許早已隨風飄到了自己的故里,但留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思索。
北宋未年,黑暗籠罩在天空中,蒙了人眼,迷了人心。朝廷內腐朽不堪,民間百姓們處在水深火熱當中。也許,這一切沒有人會撕開那所謂的迷茫,但是,梁山上的那一百零八位好漢用他們那顆不甘平庸的心,照亮了整個天空。
宋江不甘平庸,被逼上梁山;林沖不甘平庸,留下了“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東”的豪言壯語;魯智深不甘平庸,救下了被發配的林沖……縱觀書中的英雄們,哪一個不是因為不想被現實壓迫,才苦苦掙扎?又有哪一個甘于平庸?不,他們絕不任由平庸作祟,拉起了一場轟轟烈烈,悲壯蒼涼的英雄戰歌。
“生于平庸,死于平庸”是人一生最大的悲哀,周恩來總理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振聾發聵的聲音,道出了一個少年遠大的志向,更是道出了中國的脊梁,我國的發展過程歷盡艱難,需要太多這樣不甘于平庸,敢于實踐的人,為我們探索前進的道路。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我中華少年又怎能甘于平庸!
如若為土,為何不能是高山;如若為水,為何不能是海洋;如若為樹,為何不能是白楊;如若為人,為何甘于平庸!帶著不甘,帶著理想,帶著自信,去飛翔吧!我相信每一個不甘平庸的人,都會“扶搖而上九萬里”!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6
說起《水滸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最近,我閱讀了這本書(原著),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到一百八位梁山泊英雄好漢,最令我感動的還是黑旋風李逵的孝順之心。當時,李逵背著他的母親上梁山泊,李逵去找水喝,失明的母親坐在石頭上。誰知他回來時母親卻不見了。這令李逵氣憤不已,經過他的尋找,發現母親被大蟲(虎)吃了,他又心疼不已,把大蟲打死并把母親埋好后,含淚上山。
讀了這一段文字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李逵的孝順之心。我想,我是一名即將升入初中的小學生,也應該對自己的父母孝順!于是,我便想到了幾天前在網上看到的一件事。
他是一個農村家庭中的兒子,他的父親已過世,他現在在城里打工,家里只有一個年滿八旬的母親。當每年春節時,他母親總是坐在門口,等著他兒子回來。可是,在城里的兒子卻好像忘了自己的母親一樣,也不去買車票,也不想著自己的母親。就這樣,年復一年,他的母親在自己活到一百歲時,離開了人世,帶著她的失望與憂傷。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讀后潸然淚下,為那個母親感到憤怒,養了子女從小到大,自己老了,卻得不到子女們的一句話,一封信,一個溫暖的小屋!同時也批評那兒子,全然不顧自己年老的母親。現在回想書中的李逵,真是鮮明的對比,真是令人感動啊!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笑瞇瞇地教我學字,我也很樂意,總是認真地回答她。所以,媽媽總是說我很孝順她,我也很開心。
讓我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吧!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7
在四大名著中,《水滸傳》可是我最喜愛的書了!
我十分佩服宋江、柴進、吳用、盧俊義等一百零八將。其中宋江的盡忠盡義,柴進的仗義疏財,吳用的足智多謀,盧俊義的英勇善戰,武松的敢作敢當,都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那行者武松了。
一談起武松,我想說的話就如江水滔滔,連綿不斷。武松他曾在梁山與眾兄弟立過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由此可見兄弟之間情誼深厚。在《水滸傳》中對武松的描寫有兩件事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一件事景陽崗打虎,第二件事單臂捉方臘。這其中我又最喜歡武松景陽崗打虎這段。
話說武松帶著哨棒來到店里,“三碗不過崗”的大紅旗映入眼簾,武松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氣喝了十五碗就上路。正在武松想要睡覺時,一只老虎突然蹦了出來,那老虎又饑又渴,老虎用兩只爪子往地上一按,縱身一撲,從半空中竄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用盡全身力氣按住老虎,一頓亂打,六七十拳后武松盡平生神威,仗胸中武藝,將老虎打做一堆,就像一只空空的錦皮袋。
性格剛烈,敢做敢當的武松給了我勇氣,給了我敢做敢當的勇氣。通過對武松的了解讓我找到了我自己最大的缺點,那就是缺少勇氣,怕苦怕累,知難而退。我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自己能改掉這些毛病,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8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并且有很大成就的長篇小說。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的作者分別是施耐淹和羅貫中。
這洪太尉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藤,大約走了數十個山頭,三二多里路,腳酸腿軟,正走不動,口里不說,心里卻在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公子,在京師時重茵而臥,列鼎而食,何來穿草鞋,走這般山路!只他天師在那里,卻叫下官受這般苦!”又過了一會,只見山凹里起一陣風,風過處,想那松樹背后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個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只見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就往山下跑去了,這時洪太尉叫到:“皇帝御限,差俺來那里,叫我受這般驚恐!”當我看完這一回的時候,我感覺到洪太尉的性格,就在這一段被作者表達的如此完美,洪太尉他的性格暴躁,沒有耐心。
在我看來沒有耐心是成不了事的,反而還會惹禍,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耐心和平靜。耐心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十分地會去包容別人,體諒別人!平靜會讓人覺的你是一個鎮靜的人,在最慌亂的時候不會慌忙,是一個讓人感覺很有安全感的人。反而洪太尉在這個故事中給人的感覺恰恰相反。
讀了水滸傳第一回我明白了,做人千萬不要急切,太過于急切反而無事可成!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9
讀了《水滸傳》已經七年過去了,當時的感覺現在還能說出來,就是一種痛快的感覺,是指前半部,人物:魯智深,這個人疾惡如仇,自身又武藝高強,打死鎮關西之前是提轄,后來他打死人,他的生活就是跟著感覺走了,就是那種“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感覺,當時連續很多天晚上讀這本書,感覺生活中的那些煩心的瑣事在心里的份量都減輕了。
當然書中的故事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基本上沒有可比性,比如說:書中的人物基本上沒有家庭生活,有數的幾個,比如說宋江、楊雄,都是老婆出軌,而宋與楊也由此成了殺人犯,亡命江湖,所以說書中的人物雖然看起來活得灑脫,實際上是以背叛整個社會體系作為代價的。
前半部讀起來很過癮的,給人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怎么說呢?還是叫人勇敢,像魯達那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那個時代總體還是鼓勵這種行為和精神的,像魯達、武松、楊志,都是殺了人,最后魯達亡命天邊,根本沒有受到法律制裁,而武松與楊志雖然被判了刑,最后都沒有丟掉性命,尤其是楊志,甚至在服刑時還受到重用。
書中的后半部真心說是沒怎么看的,覺得寫得不太好,整個都是怎么征戰,戰役場面描寫得過于籠統,思想也不夠深邃,無非是宋江集團想要為國出力,四處征戰,充當了封建統治者的工具,最后的結局都很悲慘。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10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又被我看完了一遍。這回我慢慢地讀,明白了很多道理。不必說及時雨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魯莽粗野的李逵,這廝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民的,動不動就發火,遇事,總是說罵打在一塊兒,結果還差點不是傻笑就是大笑,但是他卻又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這一點尤其。試想,假如讓他們來到我們身邊,相信沒有人能有他這樣的魅力。
這不是因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為他有多么魁梧的身材,更不會是他有大把的財富。就一點,那就是他在那別人眼中芝麻大的優點。請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點的優點,在這世界上就要了。我總覺得我們在生活中對于朋友,甚至親人,都少了一份親情,少了一份哥們兒友情。我清楚的記得,在我少不更事的時候,經常的到鄰居家吃東西,沒有禮節,沒有拘束,只有歡樂。鄰居家的現在現在和我的感情和原來一樣好。只不過由于我們家搬家了,所以現在中間那對于來說很長的,就像一條河,讓我和原來的鄰居的感情隔在了河的兩岸。我們的很自然地少了一份愛,一份極其重要的愛——一份關懷。對于關懷,也許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喜笑顏開就讓人感到木親般的關懷。
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么,卻能讓你的人格得到。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11
因為我很喜歡武俠打斗一類的書,在電視上看了幾集水滸傳,感覺很有意思,就買了一本水滸傳看了起來。
在還沒開始看的時候,聽別人說過水滸傳,在一百零八將中,最讓我佩服的是宋江,因為他不僅是老大,而且為人仗義,在兄弟們需要他的時候,總能及時趕到,并且心地善良,不管他認不熟悉的人,只要有困難,他都會出手幫忙。
在讀完水滸傳之后,我感到很痛惜,因為宋江總想招安,雖然他是想讓兄弟們生活的更好,遠離和官府打打殺殺,并且可以精忠報國,但是皇上卻是在利用宋江他們,并不相信他們,讓宋江一行人去把各地區的農夫起義全部消滅,在這個過程中,梁山好漢死的死,傷的傷,燕青和武松不愿再過這樣的生活,離開了剩余的兄弟們。最后原來的一百零八個人中,只有二十七個人存活,回到了皇宮。
讀完以后,我對宋江的喜歡從此破滅,假如他一心不想著招安,而是和其他的起義軍一起起義,那結局還會是這么的'凄慘嗎?不會。讓我對宋江好感全無的主要原因是,他用毒酒把對自己最忠心,最熱愛的弟弟給毒死了,雖然他這樣是為了怕他弟弟在自己被陷害死以后為他報仇而名譽受損,但也不能應此毒死他弟弟。所以,宋江的行為讓我對他好感全無。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12
《水滸傳》是一部鴻篇巨制,它由元末明初的文學獎、小說家施耐庵花費畢生心血所創。當我讀完《水滸傳》時,已經深深被文中那“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氣概所吸引。說實話,
誰是真英雄?晁蓋是真英雄。梁山聚義首當其沖,召集好漢一馬《水滸傳》中的108名將士,個個都是好漢。那么,誰又是真英雄呢?當先。功勛卓著不論其勞,為攻濟州獻身于義。晁蓋的一生令人贊嘆,即使在生命之火消耗貽盡之際,也不曾提起自己的豐功偉績。像晁蓋這樣無私奉獻、義不容辭的人,天底下有幾個?
誰是真英雄?宋江是真英雄。晁蓋歸西日夜啼哭,起身讓位不求富貴。人雖不俊胸懷壯志,彬彬有禮真正英雄。我打心底里佩服宋江,因為他人如其名。他的雄心壯志,胸懷寬廣就像是滔滔江水,永世不絕。晁蓋死后,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召集了108位好漢豎起了替天行道的旗桿。這等功高蓋世,能不是英雄嗎?
誰是真英雄?花榮是真英雄。百步穿楊箭法真好,結拜兄長待人謙和。一杯雄酒壯大心膽,替天行道在所不惜。花榮不愧為小李廣,年紀雖輕,卻箭法一流,可謂是百發百中。他與宋江關系極好,一杯酒下肚,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如此重情重義,真是無人能比。活擒方臘,圍剿濟州,哪次遇到難題時,沒有他忙碌、焦急的身影?
是啊!梁上好漢替天行道!這本《水滸傳》感染著我,把我帶回了千年的明朝。我愛《水滸傳》!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13
最近我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里面一百零八個好漢都是替天行道的勇者。他們武藝高強,行俠仗義,個個都是好漢,雖然常常被官府迫害,卻總能突破重圍。后來他們南征北戰,保家衛國,轟轟烈烈地干了一番事業。雖然這些好漢最后有的被毒死 、有的被殺死,落得了一個凄慘的結局。但他們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幫助弱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除暴安良的人都是心懷正義的,他們或許不是警察,但他們都堅持正義,這樣社會才會更穩定,更和平一些。我更覺得為人要學會幫助別人,敢打抱不平,這樣就等于向弱小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懲惡揚善。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都是有正義感的,和梁山好漢們一樣,我們身邊就有幾位“好漢”。一次,我和爸爸去逛街,剛走到步行街的廣場,看見三位中年人舉著三個牌子,我們上前仔細一看,竟然是一個女孩子得了白血病,需要很多的錢來治療,而這三位竟都是和她毫無關系的志愿者,我一時大為感動。這時,老爸上前一步,把一張百元大鈔投入了捐款箱,這三個人都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我心想:老爸和這些人都是“好漢”哪!
我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來讀《水滸傳》,那肯定也會想替天行道一番,也有可能產生為人打抱不平的心態,這樣,今后就有很多人會幫助他人,人人都做“好漢”。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14
今天媽媽讓我讀一本《水滸傳》,一開始我非常的不樂意,但是媽媽說這個《水滸傳》非常的有意思。是我就看了起來。
果然看完了這篇你就想看下一篇,看完了下邊就想看后面的。具體講的內容是108位好漢被逼迫上梁山攻打祝家莊等各地方為朝廷介建下了大功。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并不是宋江。而是林沖。幼兒林沖替天行道,殺害了惡人,結果被朝廷四處追殺。他被逼無奈只好上了梁山。他在梁山村最好的兄弟是魯智深。魯智深救了他一命。魯智深呢,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遇見事情首先想的都是動用武力。這就是有勇無謀。并且他還十分的愛喝酒。喝過酒以后他的頭腦更是簡單,不能干什么事情都想用武力解決。可是就因為魯智深,喜歡動用武力殺了人也被逼上了梁山。
雖然這些人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們上了梁山就結拜了許多的好兄弟。這就是不幸中的.萬幸。雖然被逼上了梁山,但是他們還是為國家做了許多的貢獻。
這就是我喜歡《水滸傳》的原因。《水滸傳》里面有許多好漢都是國家做貢獻,但是最后還是被卑鄙小人逼上了梁山。但是被逼上梁山之后還是為國家做了貢獻,這是我想對大家說,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放棄,你看108位好漢都是被朝廷逼上的梁山,可是到最后他們還是要為朝廷賣命。國家處理為百姓的幸福守衛朝廷。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篇15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作者施耐庵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北宋農民大起義而寫成的一部偉大小說。小說傾向鮮明地描寫了人民群眾反抗壓迫的行動,概括了當時不同階層的人們從覺醒到反抗的斗爭道路。書中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性格剛烈的武松;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李逵;逆來順受,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林沖等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及時雨”宋江給我留下了的印象最深。他為人孝順,仗義疏財,常常排難解紛,撒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我十分敬佩。宋江原本可以在衙門,安安穩穩地做吏員但為了正義,殺了閻婆惜,立下了罪名,被逼無奈,只好背景離鄉,上梁泊入伙,坐了第二把交椅。宋江十分孝順,怕父親在家受他牽連,連忙下山接父親上山。回到家時還差點被縣里的都頭抓了去,還好有梁山泊的兄弟相助,才逃過一劫。宋江十分愛才,只要發現人才,就會使出一切辦法收服他們,為梁山泊效力。宋江在晁蓋死后,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不斷括充自己的實力,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宋江原本可以再宋家莊平平淡淡的生活,卻為了正義,行走江湖。我要向宋江學習:做一個擁有正義的人,學會分辯是非,不錯怪任何一個好人,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壞人,要“替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