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讀書模板
觀后感是你自己從那一集的內容中得出來的感受,經常寫能讓自己的思想更加豐富,容易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這里提供優秀的觀后感讀書模板,方便大家寫觀后感讀書模板參考。
觀后感讀書模板篇1
讀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時間越長,情誼也就越深厚。
——題記
千百年來我們視書為我們的精神食糧。
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從中感受到要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莫讓人生留下遺憾;讀冰心先生的《繁星春水》,明白了世界上最無私的是母愛,最偉大的是母親;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懂得了奮斗、拼搏;讀老舍的《駱駝樣子》,學會了堅強,學會了適應。
春游書海!
陽光明媚的日子,坐在書架前,隨手拿幾本書肆意地看,盡情地在書海中遨游,迎著溫暖地春風,體驗著“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珍貴。惜!
夏品書意!
烈日炎炎的天氣,掙脫懶洋洋的哈欠,手握一本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走到樹蔭下,傾聽著蟬叫、鳥鳴,享受著輕風微拂,細細品味“保爾柯察金”的經歷給予我們的啟示,努力學習他那種奮斗、拼搏的精神。奮!
秋戀書情!
枝枯葉落,大雁南飛,傷感繚繞。輕輕拭去心頭的一絲愁意,取來一本古詩書,怎見得杜甫筆下“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情景?只有李清照“雁過也,正傷心,”曾是舊相識的悲涼。又怎見得“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只是留戀罷了,有的只是“床前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懷!
冬吟詩句!
雪花紛飛的季節,何必再次拿起書呢?不必留戀春詩了,何不吟一首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讓眼前展現“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飄雪。”的景色。或拿起那《世說新語》,翻到《詠雪》,體驗“謝道溫”“未若柳絮因風起的。”紛飛,贊!
自古以來,“腹有詩書氣自華”。何不閑暇時刻手持一本書,體驗“春曉秋冬”的韻味,體驗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艱辛,體驗魯迅先生《朝花夕拾》給予我的啟示……
書,知識的源泉!快,讓自己也愛上書吧!
觀后感讀書模板篇2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一個童年”這樣一個僅有的、寶貴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呢?與孩子最親近、相處最多的是父母,我們會給與他們什么樣的童年呢?王璐的《蹲下來和孩子交流》一下子就吸引了身為母親的我,沒有什么東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這種情感就是父愛和母愛,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父母的愛如火焰照耀并溫暖著孩子們的心靈,使他們得以健康成長。父母之愛如此之偉大,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經常發現很多孩子對父母之愛往往不以為然,甚至常常產生逆反心理,對父母抱以“敵視”態度,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沒有能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感悟到他們的愛,沒能同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溝通。那么:父母應該如何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正確地去愛孩子呢?這無疑是讓很多為父母者頭痛的話題。孩子淘氣不聽話,不愛學習,不懂禮貌,性格害羞,愛撒謊,屢教不改……如此種.種,讓父母難于應付,萬般無奈之下,無名火起就對孩子動輒以打罵,或者變相的體罰,經過這樣一翻“教育”,自以為孩子能悔過自新,卻成想適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對你陰奉陽違,以至造成大錯,。這樣的父母這“愛”無疑是失敗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確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呢?本書所要告訴我們的正是這一點。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應該做到的有以下幾點之一:
一、要放下權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權利。
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適當時放棄那雙充滿“愛”的手,讓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長。
三、父母要以身作則,要知道單純的“言傳”往往很難讓子女發自內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樣,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四、要能疏導孩子的情緒,尤其是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積極耐心地幫助其疏導不良情緒。
五、教會孩子溝通的本領,讓孩子主動說話并能正確的表達。這其中,教會孩子自信是最為關鍵也是首要的一步。
六、常識孩子,告訴孩子:“你真棒”,賞識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發孩子潛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
七、掌握批語和懲罰的方法,批語和懲罰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
八、給孩子一個寬容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充分體會你的愛,這是家庭教育最為根本的一點。
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也營造出一種明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放下家長權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觀后感讀書模板篇3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觀后感讀書模板篇4
現在書的市場魚龍混雜,有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該買哪本書來讀,經常是很多書翻了一半就讀不下去了。學校舉行的教師讀書活動中,老師們群策群力,推薦出了很多值得一看的好書,在工作之余,到書海里暢游,讓我們覺得自己依然年輕,自己和這個世界依然緊密相連。好享受那種愛不釋手,欲罷不能,如饑似渴地讀完一本再去讀另一本的感覺,很充實、很快樂、很甜蜜。
對于柴靜,以前只認為她很另類,很多年輕漂亮的主持人都積極尋找嫁入豪門的機會,不惜嫁給能當自己父親的富翁,她沒有。她不浮夸、不奢華,普通、真實。真正地認識她緣于讀《看見》這本書,從心底里佩服這個外表柔弱,內心堅強、倔強的小姑娘,她帶給人令人振奮的一股力量正能量,而我們這個社會太需要這種正能量。
書的撰寫讓我看到了柴靜的文字功底,每一篇報道都條理清晰、語言簡潔、絲毫沒有廢話,這也正是做教師的我應該努力學習的地方。
回到書的內容,我不是新聞人,但能感覺到柴靜的新聞是她自己找到的一種新聞表達,是自己的我就很欣賞。所以看到這本書中描寫的人和事我感悟《看見》名符其實。
當把這本帶著油墨香的《看見》捧在手心兒里時,首先,書的封面讓我一看便親切得不能自已,作者那恬靜的笑容被一群純樸的笑臉包圍著,一下子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作者開篇直言不諱地表明來自思想深處的觀點:我試著盡可能誠實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而從整本書的內容來看,作者的確是在用一個成熟記者的思想和平實的語言,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
我天生沒有什么機靈勁兒。這是作者剛到央視工作時,面對男同事們的戲謔而對自己的評價,然后只好呆呆地去倒了幾杯水。類似的鏡頭對每個人來說都感到很真實,因為很多人都經歷過。但隨著在工作崗位上的歷練,和生活中遇到得一些人一些事兒,還有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對人性的思考,思想也就漸漸成熟起來,并且能冷靜地面對世間的一切苦難。就像作者在書里說得:像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掙脫,這才是活著。這句話似乎給萎靡的人注射了雞血,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會自然而然地對人生進行觀察、思考、反思和評判。
有人說《看見》這本書的內容除了給人以人生得思考外,作者更多記錄得是自己的成長。這話我覺著挺在理兒。什么是真實?最真實的文字莫過于作者對自己真切的成長記錄,而讓那些處在人生懵懂的人們從這成長的文字中體會和感受到真實的愛與痛,只有在這種愛與痛中激發出來的能量,才叫人生的正能量。其中作者寫了一個去新疆地震采訪的鏡頭:路已經破壞得很厲害,一顛簸,我和巨大的德國搜救犬一起滾倒在廂板上。它一聲不吭,從我的身子底下挪開,把大尾巴抽出來,廂板上一拍,琥珀色的眼睛看著我,等我爬起來了,豎耳擰頭目視遠方。沒有真實的經歷,你怎么能編造得出如此驚心動魄的畫面!
而真正讓人驚心動魄得是關于作者記錄探尋事實真相的非典和汶川地震。負責人看看錄音桿:這個毛茸茸的東西不能進。這是因為錄音桿不能消毒。面對這樣的危險,作者堅定地說:那讓我進去,我可以消毒。看到這里時,作為一個讀者,我的心已經熱血沸騰!雖然沒有作者那種經歷與豪氣,但她無私無謂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作者對汶川地震的細節描述中,讓人產生更多對生命的珍重和親情的思索。要說誰不怕死亡,那真是睜眼說瞎話,但當每個人在面對死亡來臨時,亦或者說看到那些在災難中,還沒來得及展示人生的美好就死亡后,那種痛心疾首的體會似乎無處渲泄!而作者在書里對人類中人性的解讀,特別是對生活在底層人的關注和敢于為老百姓說話的膽量,剎那間就將讀者的心疏導開來。
讀完這本書,突然對寫作有了新的認識與感悟:有時候一個人的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寫作千萬不能瞎編,要盡可能地讓我筆寫我心來還原事實真相。作者用記者敏銳的眼睛觀察,從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就這樣在平淡中用內斂而樸實的筆觸描述出思想中的正能量!。
我們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如果把每個孩子都能培養成說真話、做真事的人,我們的民族何愁不振興,我們的國家何愁不強大?
觀后感讀書模板篇5
讀過富含軍事策略的《三國演義》,仰慕過行俠仗義綠林好漢的《水滸傳》,欣賞過初讀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后時嘗到一個家族的興亡衰盛的《紅樓夢》……可最使我百讀不厭,愛不釋手的非屬那曲折驚險的《西游記》不可。
說起《西游記》大家肯定不會陌生,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那好吃懶做的豬悟能等形象便浮現在我們眼前。
大英雄孫悟空手持金箍棒,號稱“齊天大圣”,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靠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變和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讓師徒四人多次死里逃生,還有他那個倔脾氣,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也寧死不屈,他那精神是我們男子漢的楷模,更是我的偶像。別看三徒弟沙僧長得兇神惡煞,其實內心可善良著呢!整天“扁擔不離肩,行李不離手”假如沒有他這個為師兄化解矛盾的老好人和事佬,這取經路上不知要經過多少破折啊!豬八戒是我心中的豬悟能、豬呆子,拋開他長得豬頭豬腦,笨的可憐不說。
還經常在師傅面前誹謗別人,師傅趕走孫悟空都與他脫不了干系,更可恨的他還是一個好色之徒,他的前世天蓬元帥就是因調戲嫦娥而被貶下界的,他的一生只愛三件東西:吃、睡、女人。怎么樣?可恥吧!這三位的師傅唐僧那才叫一個榆木疙瘩,看他長得一表人才,又那么慈悲善良,但他太執迷不悟、愚昧無知。話說《三打白骨精》那回,孫悟空忍著金箍咒的疼痛保護他,而他不領情,竟毫不含糊地將悟空趕回花果山。氣得我直咬牙,破口大罵:“你的腦子被驢踢了還是進水生銹了,竟這么不近情理,笨蛋!”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郭沫若和看《三打白骨精》時,郭沫若這樣評價唐僧: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千刀萬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圣毛?而則認為:僧是愚民有可訓,妖為鬼域必成災。
筆落至此,仔細想想:豬八戒很現實;沙僧忠厚老實;孫悟空智勇雙全;唐僧慈悲憐憫、執迷不悟。讀了《西游記》,我感想頗多:不論是生活中,學習中,我們一定像孫悟空那樣足智多謀不畏艱險,要像沙僧那樣忠厚、踏實能干,忠心耿耿。而不要像唐僧那樣優柔寡斷、愚昧無知。更不要像豬八戒那樣好逸惡勞,諷刺、誹謗別人。
或許,這個最值得我們學習,最值得我們敬佩,又值得我們了解的應該是這個神游天下、充滿智慧的吳承恩先生吧!
觀后感讀書模板篇6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曾這樣說過。
剛剛懂事的時候,便開始和書籍打交道,從識字識圖本到小畫冊;從童話故事到歷史讀本;從漫畫書到科幻小說,這一步步的改變,都使我增長了許許多多的知識。
年幼的我,每天都纏著媽媽講故事,聽童話故事便成了我的必修課。媽媽每天都會先讀幾個故事,然后再講給我聽。后來,媽媽告訴我,你要多看字、認字,這樣識字多了,你就可以自己閱讀了。那時的我多么希望盡快認識那一個個方塊字,能捧起自己喜歡的書盡情地閱讀呀!
慢慢的,我長大了,上學了,隨著識字量的增多,一本本書令我百看不厭,愛不釋手。每到節假日,我便讓媽媽帶我去書店買書、看書,繼而成了書店、圖書館的常客。只要是我喜歡的書,不管多貴,媽媽都慷慨解囊,毫不吝嗇地給我買來。我們家的書架上擺滿了書:《十萬個為什么》、《歷史解讀》、《三國演義》……應有盡有。我常常沉浸在書的海洋中,我會因為看一個故事情節而開懷大笑,有時也會為書中的氣氛所感染,以至悶悶不樂。
漸漸地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讀書成了我最大的愛好。每天晚上,不管多晚,我都要看上至少半個小時的書。有時候上衛生間的時候,我更是喜歡也習慣了抱一本書,細細閱讀。讀書,讓我結識了很多朋友,也使我更加清楚地認識了自己,努力地完善自己。
書,帶我游覽過祖國的高山大川,名勝古跡;了解祖國上下五千年悠久的燦爛文化;書,帶我周游世界;是書,為我打開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畫卷;還是書,使我開闊了眼界,懂得了只要勇敢面對挫折,成功就在眼前……總之,讀書真好,讀書是娛樂、是享受、是放松、又是收獲。
讀好書,好讀書。書是我的好伙伴,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愛讀書,他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
觀后感讀書模板篇7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我的老師與同學,首先我要感謝我的老師,是你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然后,我要感謝我的同學,親愛的小伙伴們,是你們讓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友愛;第二天,我要看清晨與黃昏,因為清晨很快過去黃昏就要來臨,因此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第三天,我要做自己沒有做完的事情,因為我以前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海倫凱勒【1880至1968】,自幼患病導致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然而在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的精心指導下,海倫學會了讀書寫說話,20歲時即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她一生資助于殘疾人,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十大英雄偶像之一,也是20世紀轟動世界的偉大人物之一,她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她獲得了超出世人的成就,更在于她挑戰了生活的極限,最大程度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海倫凱勒是一位盲聾之人,但她克服了語言障礙,學會了說話;她用--年的時間完成了大學前的學業,順利考入了哈佛大學;她克服自己生活上的困難,為殘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四處奔波。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海倫是那么的堅強、勇敢,所以我們要學習她的精神。通過海倫凱勒我還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
觀后感讀書模板篇8
漫畫、卡通、寓言、童話和小人書曾讓我百看不厭,此外,我也喜歡看勵志方面的書,吃過各種版本的“卡耐基”、喝過各種各樣的“雞湯”。眼前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似乎綜合了它們所有的口味,著實叫人喜歡。
書中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后來,唧唧終于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并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郁郁寡歡……
“奶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后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并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于“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么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臟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一位詩人說,“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個小小的寓言打開了人們的心扉,給人帶來一種內在的勇氣,去直面“軟心理問題”(即醫學病態心理之外的個人心理問題,又叫“正常人的心理問題”)這種每個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礙。
《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