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
一個個革命烈士其實仿佛是一塊雨花石,靜靜的,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鋪起一條五彩的路,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篇1
這本書成功塑造了華子良、許云峰、江姐等英雄形象。宋振中還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就參加了共產黨,但是后來全家都被殺光了。劉思揚出身豪門卻參加共產黨,這種熱情為黨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而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江姐,她的形象深深地樹立在了我的心中。
在渣滓洞中,無論遇到哪些困難,她都咬緊牙關,終以微笑面對著大家,潔白的藍色旗袍上不沾一點浮沉,似乎告訴大家:咬緊牙關,不要泄露秘密,相信黨總是會勝利的。她總是毅然地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
《紅巖》為我們塑造了一組革命英雄的群體形象。這些不一樣年齡、不一樣性別、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性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經過作者的精心刻畫,都活靈活現地以各自的形貌出此刻我們面前。江姐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一個主要人物,她對黨忠貞,對敵斗爭頑強不屈,在危急關頭從容鎮定,對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華鎣山途中,她看到城墻上懸掛著丈夫的頭顱,雖然悲痛欲絕,但為了不暴露身份,仍舊鎮定自若地去與雙槍老太婆會面。在就義前,她平靜地與戰友們一一告別,親吻“監獄之花”,梳理好頭發,換上整潔的藍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皺痕,而后從容走向刑場。所有這一切,讓人多么激動、崇敬、悲憤、感嘆!
《紅巖》里面都是一些真實的人和事情,而這些人和事情同一個年代、一個時代緊緊地結合在一齊。“為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愿把牢底坐穿”,“失敗膏肓土,成功祭蒼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而在這些思想當中,所實踐的都是具體的人,而這些人都不是當時一些家庭條件困難,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從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實踐選取道路當中,他們投身于社會革命,為整個國家民族和大多數的利益進行實踐,這崇高的選取促使我們去思考,人就應怎樣去活著?人就應怎樣去奮斗?人就應怎樣去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以及個人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就應所盡的職責和承擔的義務?
《紅巖》里的人物原型--歌樂山的烈士們是一個奇特的英雄群體和文化群體,他們幾乎人人會寫詩。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間地獄里,他們拿起筆做刀槍,刺向黑暗的社會和兇殘的敵人。“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愿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鐵窗下的心歌無不表現了烈士們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國旗,那我們該怎樣讓我們的國旗更加鮮艷?在我們享用現代禮貌的時候,能夠忘記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歷史嗎?能夠忘記以前發生過的戰爭嗎?能夠忘記曾為此付出了生命和鮮血的先烈們嗎?能夠忘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莊嚴好處嗎?不,不能,我們也沒有資格忘記。先輩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這天的和平和幸福,此刻他們都已沒入歷史的長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們的職責,我們要將先輩們的精神一向一向延續下去,讓我們的國旗在我們的國土上更加驕傲地飄揚!
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篇2
今年寒假我利用假期的時間看了一本關于解放戰爭的書《紅巖》。
臨近解放的前一年,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告密,地下黨員余新江、許云峰、江姐相繼被捕,被敵人關在了戒備森嚴的渣滓洞集中營,雖然被敵人關了起來,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與敵人斗爭,在監獄里自發地組織起來。在這個不見天日的地方,還關著一個八、九歲的小孩————“小蘿卜頭”。他在監獄里缺乏營養,身體瘦小,但他卻是小交通員,不僅傳遞信息,還探聽敵人的動向。
在山城即將解放的前夜,敵人殘酷地屠殺了他們。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這篇小說,就像文中的許云峰說的:“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愿把這牢底坐穿!”許許多多的革命先輩們正是為了這種信念拋頭顱,灑熱血,讓我們能夠快快樂樂地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正是有著無數位戰士堅強不屈的精神,用鮮血才換來我們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要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堅強不輕易放棄的人!
他們的事跡永遠記在我們心中,他們的故事永遠激勵著我!
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篇3
你知道祖國的山河為什么如此美麗嗎?你知道紅領巾為什么這么紅嗎?在《紅巖》里面,它會告訴你。
沒讀過《紅巖》,不知道什么是心潮澎湃,不知道什么是振奮人心。《紅巖》這本書講述了1948年重慶解放前夕,在國民黨統治下,處在最黑暗時刻的共產黨員許云峰,江姐,陳崗和華子良等,由于蒲志高的叛變,在同一時間被捕。在中美合作集中營里,與國民黨特務展開了頑強斗爭的真實故事。敵人為了得到情報,妄圖用炎熱,蟻蟲,饑餓和干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是共產黨員們寧死不屈,用鮮血把紅巖染得更加鮮紅。
我永遠也忘不了書中寫的在1949年11月27日那一天,國民黨反動派在逃竄前夕,慘無人道的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兩百多個英雄啊!在重慶解放前夕,歌樂山仰天長嘯,悲聲壯絕。書中那一幅幅真實的照片,那一首首豪壯的詩歌,那一樁樁感人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革命先烈與敵人進行英勇斗爭的畫面,展現了他們敢于犧牲自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篇4
寒假中,我讀了一本優秀的書,書名叫《紅巖》。這本書描寫了許多革命英雄,他們的故事震撼著我,他們的品質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為理想和信念奮斗不息。
書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許云峰將要被特務秘密處決的那段描寫。“死亡,對于一個革命者是多么無用的威脅!”許云峰的信念是多么堅定,即使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這一句話仿佛像火一樣燃燒著我的心,我多么佩服他臨危不懼的勇氣,他的話更加證明了中國人的氣魄是多么勢不可擋。
當然,書中還有許多英雄:堅貞不屈的江姐,出身名門卻投身革命的劉思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保家衛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品質,那就是視死如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英雄。
《紅巖》使我變得勇敢堅強起來,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在沒有看《紅巖》之前,我是一個膽小的人,連上課舉手發言都不敢,可是當看到那么多英雄的故事,我真得很慚愧,連這么一點點困難也克服不了,又有什么資格談長大后的理想。從今以后,我要做一個勇敢的人,這是我讀完《紅巖》后的最大的收獲。
《紅巖》是一本優秀的書,我要感謝它,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的價值有了新的理解,它使我成為一個堅強勇敢的人。
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篇5
寒假里的一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紅巖》。我們中國人擁有像鋼鐵般的意志,擁有著不可估量的潛能。我們既然有幸成為一名中國人,那么我們就應該珍惜我們今天的幸運,像我們的前輩那樣,像英勇獻身的共產黨員那樣,練就自己的意志,為祖國盡一份應有的力量。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姐。江姐受盡了國民黨的各種非人的虐待——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棍、電刑……甚至還把竹簽釘進她的十指。但面對著這些慘無人道的酷刑,江姐仍毅然地說:“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看到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淚,江姐的愛國情懷是多么讓人感動啊!我想對江姐說:“江姐,你那種誓死不屈、堅忍不拔的行為讓我感動,要知道,這種事是很多人是完全做不到的。你感動了我們許多人,也教育了我們。你讓我知道了:我就應該做一個像你這樣的人,這樣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你是一名真真正正的優秀的革命黨員!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殺害于歌樂山電臺嵐埡,為共產主義理想獻出了僅29歲的生命。江姐活在了我的心中。
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篇6
炮聲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上。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
《紅巖》中的這一段描寫令我印象深刻,當許云峰要被處死時,他沒有一絲的畏懼。即將要走向鬼門關的他輕描淡寫地動了動口:“死亡,對于一個革命者,是多么無用的威脅。”說完便從容不迫地赴死。許云峰面對死亡時毫無畏懼,死亡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革命信念。對他而言,為了革命,即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合上書,閉上眼,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無數革命先烈的身影從我的腦海里閃過:許海峰、江姐、成崗,還有小小的蘿卜頭,他們雖然都已經犧牲了,但是這只代表他們的肉體倒下,在我們這些后人的.心里,他們的精神永世長存!
窗外是高樓林立的大都市,車水馬龍,國泰民安。看著這美好的一切,我真想對烈士們說:“安息吧,山河至今仍無恙,你們的革命理想早已實現了!”
“圓圓,吃飯了!”外婆的一聲呼喚,把我從沉思中拉了回來。
“外婆,我剛剛看了《紅巖》。”
“是嗎?這書外婆也知道,是寫革命烈士的吧?”
“嗯,他們真偉大!”
“是啊,你們這些小孩,是要多看看這些書,我們現在的好日子來得太不容易啦!”外婆往我碗里夾了塊紅燒排骨又接著說了起來,仿佛記憶的閘門一下子被打開了。“外婆小的時候,我們國家還很窮。一件衣服要穿好幾年,直到穿不下了才給自己的弟弟妹妹穿。如果弟弟妹妹也穿不下了就在褲腿上再接幾塊破布繼續穿。我們小孩子只有過年才能穿新衣服呢!”
看著我瞪大的雙眼,外婆又夾了塊排骨過來,“圓圓,喜歡就多吃點!我們小時候都吃自己種的蔬菜為主,哪有這么美味的排骨吃哦!要等啊,等啊,等到了過年才能吃上點魚和肉呢!那胖頭魚啊,你太婆會把它煮得爛爛的,燉一大鍋的湯,第二天就結凍了,那魚凍,太美味了……”
聽著外婆講她的小時候,《紅巖》里獄中難友食用霉爛食物的鏡頭也從我腦海里跳了出來,想想自己平時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我不由得羞紅了臉。跟外婆比起來,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跟《紅巖》里的難友比起來,我們更是不知幸福了多少啊!我默默地把碗中的排骨夾給了外婆,怕她又夾回來,我特意往她碗底撳了撳。之后,我夾了些外婆面前的蒸蘿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吃完中飯,我又從外婆手下搶過碗賣力地洗干凈了,再也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樂意,把外婆給樂得呀!
當我再次捧起《紅巖》走到落地窗前時,一縷陽光正好射進來,整個房間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色,和書封面上的金色一模一樣。外婆端著一盤削好的水果走了過來:
“圓圓,《紅巖》是好書,你有空多看看!”
“嗯,我會的!”我毫不猶豫地點點頭。
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篇7
一九四八年,重慶。新年已經臨近,各個商店張燈結彩迎接新春。地下黨的工作人員正在策劃辦書店,建立備用聯絡站,誰知卻被敵卻盯上,機警的許云峰同志發現了這一切。緊急處理。不料令人不齒的叛徒甫志高出賣組織,讓許多地下黨員不幸被捕,重慶的黨組織危在旦夕。
危難之際,李敬原同志力挽狂瀾,組織起新的一批力量繼續斗爭;獄中的同志們堅強不屈,任憑敵人嚴刑拷打,也決不透露一點消息,死亡的威脅;甚至美國的高科技都對他們不起一點兒作用……
最終重慶解放,敵人企圖破壞兵工廠、水電等重要目標的陰謀也被瓦解。
由此想到的第一是那堅強不屈的精神,我們的共產黨人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在牢獄中忍辱負重,生存下來,在最后一刻越獄計劃得以意想不到的勝利。
第二是許云峰、江姐、成崗等所有受過酷刑的同志們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他們盡管受盡了中國式的、美國式的非人折磨,卻仍然堅持原則,不向敵人透露一絲有關黨的情報。為了讓大家能夠成功越獄,許云峰同志挖了一條通向牢外的隧道。在即將被敵人殺害的那一天,大家都勸他趕緊逃走。可他為了這條逃生的路線不被敵人發現而毅然走上了刑場,讓大多數的人成功越獄。
第三就是那臨危不懼的冷靜與勇敢。未滿二十歲的成瑤化名陳靜直擊敵特的記者招待會,以一個記者的身份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蔣介石“議和”的丑惡面孔。面對狡猾的'特務頭子徐鵬飛的問話,不緊不慢地回答著,絲毫不像十八、九歲的大學生。
《紅巖》中讓我們所能領悟到的高尚品質還有很多很多,當我們再次翻開它的時候,我們必定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偉大的祖國建立之初那段光榮的歲月有更多的了解。
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篇8
手捧著《紅巖》,我用最虔誠的心拜讀,革命先烈們火一樣的熱情和鋼一樣的堅強撞擊著我的心,直至合上最后一頁,我依然無法平靜,深深地感動于那個年代里那些高尚的英雄!
重慶解放戰爭時期,反動派瘋狂地打壓我們的地下工作人員,妄想阻止全中國人民追求和平和幸福,但是,人民的戰士堅定不移地捍衛著群眾,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只為免除下一代的苦難。《紅巖》就是為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們用血與淚書寫成的悲壯篇章!
《紅巖》中我最崇敬的是江姐,她是充滿了感情的女性,更是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她謹慎小心,敏銳果斷,雖是女流之輩,卻有著優秀的指揮能力。當她在城樓前看到丈夫彭松濤的血淋淋的人頭時,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那布告的第一行里丈夫的名字提醒她,被敵人殘忍殺害的就是她多少年來朝夕相處,患難與共的戰友,同志,丈夫啊!江姐熱淚盈眶,胸口梗塞,無力站穩腳跟。她定定神,一種自責的情緒突然涌上她的心頭,她覺得自己肩負著黨的任務沒有權利逗留,毅然要求到丈夫戰斗過的地方繼續戰斗。我能想到江姐心中的悲憤和哀痛,她把私人感情放到了國家和人民的后面,堅決服從黨的利益,我看到了共產黨人更豐富,更高尚的感情。
在渣滓洞的監獄中,我再一次看到了江姐一如既往的堅強。深沉的暗夜,夜風吹來帶著蕭瑟的寒意,江姐被半夜刑訊,墻壁上,血跡斑斑,匪徒們狼嚎似得狂吼和毒辣的笑聲充斥著刑訊室。殘忍的敵人將削尖的竹簽釘入了江姐的指尖,血水飛濺,十指連心,江姐痛得昏死過去,卻沒有發出半點屈服的呻吟,接著又是令人心悸的潑水聲!江姐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是竹子做的,共產黨人的意志是鋼鐵做的。”
還有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成崗,他在就義前的“自白書”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無法讓我開口!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他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迎著勝利的曙光,看著共產主義的紅日出現在東方!
這些英雄們為人民服務時,有著如火的熱情,面對敵人的酷刑時,又是如鋼的堅強,而叛徒甫志高,特務徐鵬飛的丑惡嘴臉被千萬人鄙視和唾棄,與人民為敵的人終會遺臭萬年。和江姐他們為黨為人民不惜獻出生命的.精神比起來,在當代中國的某些地區仍有一些知法犯法,不為民辦事的國家工作人員,他們貪污受賄,不體恤民情,莊嚴的制服下包藏著一顆用金錢堆砌的罪惡的心,還依舊虛偽地喊著“為人民服務”的口號,這是多么可恥啊!
讀完《紅巖》,我自己也感到深深的愧疚,生活中,我缺少了先烈們面對一切都不屈服的堅強,趕不上早班車時,做不出復雜的數學題時,都會沮喪地想要放棄,我要學習江姐他們,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苦難,勇敢地向前走。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仍然需要革命先烈們崇高的精神,雖然不需要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勇于奉獻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不應消失,要讓先烈們用頑強的精神和不屈的氣節煮成的“紅巖”永不褪色!
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篇9
懷著敬仰的心情,我抬頭仰望著這座莊嚴肅穆的人民解放紀念碑。近百年的日曬雨淋,仍未能削去他直沖云霄的氣勢。空間在我的眼眸中無限放大,眼前的景物飛速地變幻著,映入我眼簾的是民國時期熙熙攘攘的街市。
我打量著周圍的景物:咦,這不是《紅巖》一書中描寫的地下黨員們奮力拼搏的戰場——重慶市嗎?那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不就是英勇斗敵的共產黨員許云峰嗎?他那如利劍般鋒利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人的內心,那剛毅的面孔顯得更加精干而沉著。我環顧著周圍的一草一木,心中思緒翩飛……
《紅巖》這本書講述了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饑餓和干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涂地。
紅巖一書中刻畫了眾多不屈的英雄,有成崗的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云峰的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后的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依然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們的團結奮斗,令敵人聞風喪膽;白公館志士們奮勇突圍,迎來黎明……
最令我難忘的是革命烈士被特務匪徒審訊的場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有勇有謀的許云峰臨危不懼,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革命的信念,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特務們為了從江姐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這位女共產黨員忍受過十指連心的刻骨銘心的逼供。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因為江姐的堅貞不屈。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吞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剩飯,拖拽著遍體鱗傷的身軀,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和勇氣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背后默默支持著他們呢?是信念的力量!共產黨員們懷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向著救黎民于水火的偉大目標前進。他們信奉的是馬克思主義,唾棄的是萬惡的資本主義。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
在這些革命英雄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學習中遇到不順心的事,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滿腔熱情的我易被小挫折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還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書中最后描寫的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性命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我們不要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不要被幸福的生活麻痹了精神。我們要珍惜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也要記住什么叫英勇無畏、堅貞不屈。
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紅色經典書籍讀后感篇10
要是有人問:“你心中的偶像是誰?”我想,同學們一定會有很多答案:也許,是周杰倫那樣的歌星;也許,是姚明那樣的球星;也許,是何炅那樣的主持人……以前的我和大家一樣,同樣把這些家喻戶曉的明星作為自己心中的偶像。今天,我則會響亮地告訴你:我心中的偶像,是《紅巖》中的革命英雄!
今年暑期,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巖》這本書。這本書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嚴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我一捧到這本書,就被那驚心動魄的故事吸引住了。小說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革命者的獄中斗爭。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啊:獄中絕食斗爭,為龍光華烈士舉行追悼會,江雪琴從容就義,許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鵬飛的最后一次交鋒,武裝越獄斗爭……
讀完整本書,書中那一個個形象鮮明的革命英雄,成為了我心中真正的偶像。
書中的江姐,是我的一個英雄偶像。江姐是一位偉大的女性,一位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她在渣滓洞集中營被敵人連續多日嚴刑拷打,寧死不屈的精神給那里所有的戰友以無窮的動力。竹簽子釘進每一根指尖,血水飛濺,我們敬愛的江姐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但她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劇烈的疼痛……我一邊讀一邊想:生活中,我們哪怕手指不小心扎了一根刺,都會疼得難以承受。可江姐呢?面對十指連心的鉆心的疼痛,她居然頑強地挺了過去。這,需要多么驚人的毅力!
書中的許云峰,也是我心中的`英雄。最令我難忘的,是許云峰將要被特務匪徒秘密殺害的那段描寫。書中這樣寫到:“死亡,對于一個革命者,是多么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后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我一邊讀一邊想,盡管面對的是步步逼近的鬼門關,可許云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這種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革命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
這本書中,英雄還有很多: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我特意查閱了資料,小說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都是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幸存者。他們親身經歷了黎明前血與火的考驗,目睹了許多革命烈士堅韌不拔的英勇斗爭和壯烈犧牲的場面,于是,寫下了這樣一部具有震撼力的小說。
《紅巖》中的革命者們——永遠是我心中的英雄!